在农村盖房,既是人生大事,也是乡愁寄托。但盖房可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这几年政策越来越明确,有八条"铁律"得牢牢记住,不然辛辛苦苦干一场,可能还得拆了重来!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到底哪"八不准"碰不得?
一、不准占耕地建房--粮食饭碗比天大!
别瞧着自家地头宽敞就想"近水楼台",基本农田是粮食安全的底线。想想看,要是村里家家都占块耕地盖房,以后咱们的子孙吃啥?前阵子邻村老张头就吃了大亏,觉得自家口粮地平整宽敞,偷偷盖了三间房,结果卫星一扫描,直接被要求限期拆除,血汗钱全打了水漂。记住喽,耕地是"命根子",建房得选正经宅基地!
二、不准超面积标准--别让贪心撑破"房"!
农村宅基地可不是"自助餐",面积大小有规定!比如咱这儿一般每户不超过200平米,可别想着"多占一点是一点"。去年村东头李大哥盖房时,仗着兄弟多,硬是多圈了半分地,墙都砌到一半了,执法队来了,多砌的部分全得拆。记住:标准以内是"家",超了就是"麻烦"!
三、不准乱占宅基地--别人的地盘别惦记!
宅基地是按户分配的,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要分清。王婶家隔壁的赵叔就犯过这错,觉得邻居家宅基地空着可惜,想占点扩院子,结果两家闹得差点动手,最后还是村委会拿着台账来评理,才让赵叔心服口服。记住:宅基地有"身份证",确权证书要看清!
四、不准违反规划建房--跟着政策走才稳当!
村里的规划图就像"建房说明书",哪能盖房、哪要修路,早就标得清清楚楚。西沟村的刘老弟就吃过亏,觉得自家后山根"风水好",没打招呼就动工,结果刚好盖在规划的乡村公路上,最后只能含泪拆除。记住:先报批、再动工,跟着规划走,心里才踏实!
五、不准随意卖宅基地--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老窝!
有些进城打工的老乡想"变现"宅基地,觉得反正空着也是空着。但咱得明白,宅基地是集体给的保障,只能在本村流转,卖给城里人可不行!前年村里老陈家儿子想在城里买房,偷偷把老宅卖给了外地老板,结果合同无效,钱房两空。记住:宅基地是"根",卖了就没退路啦!
六、不准擅改用途建房--别拿政策"开玩笑"!
宅基地是用来盖住宅的,可别想着"一机两用"。村南头的孙大哥就动过歪脑筋,盖房时留了一半当仓库,做起了木材生意,结果被举报后,不仅要恢复住宅用途,还罚了款。记住:宅基地"主业"是住人,商用、建厂想都别想!
七、不准破坏生态建房--绿水青山才是宝!
靠山吃山不是"靠山毁山",在水源地、生态保护区建房,那是跟子孙后代抢资源!咱村后那片竹林旁,曾有人想盖"观景房",结果刚挖坑就被制止了,因为那是水源涵养地。记住:毁林填湖盖房,早晚得"还债"!
八、不准强占公共用地--邻里和谐值千金!
门口的晒谷场、村头的排水沟,都是大家的"公共财产"。东巷的周大哥盖房时,把围墙往外扩了半米,占了 communal road,邻居们走路都得侧着身,最后闹到村委会,周大哥不仅拆了墙,还挨个给邻居赔礼道歉。记住:占了公共地,丢了邻里情,不值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