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航母在2025年上半年跑来南海转悠,这事闹得挺大,网上到处是报道。说起来,这艘航母是法国唯一的核动力航母,吨位4.2万吨,带了点护卫舰和补给船,总共没几艘,就这么组了个小打击群,执行什么"克莱蒙梭-25"任务。从土伦港出发,横跨地中海、红海、印度洋,一路折腾了好几个月,目标直指印太地区。
法国人自己说这是为了维护航行自由,展示实力,顺便和盟友们练练手。可一进南海吕宋海峡,就碰上硬茬了。中国海军的山东舰带着一大帮战舰,直接把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法国那边后来在媒体上透露,遇到的中国舰艇有30到40艘,这规模可不是闹着玩的。
先说说背景吧。南海这地方,本来就是中国的主场,历史渊源长着呢。从古时候起,中国渔民就在这儿捕鱼,官方也早早划了界。现代以来,周边国家闹腾,域外势力也爱插手,尤其是美国老爱派舰队来晃荡,法国这次算是跟风。马克龙政府这几年外交挺活跃的,对中国态度时好时坏,这次派航母来,估计是想在印太战略上刷存在感,顺便给菲律宾之类的国家撑腰。菲律宾最近在南海小动作不断,法国就借机凑热闹。
结果呢,戴高乐号刚进吕宋海峡,中国海军就出动了。山东舰是中国的第二艘航母,排水量7万吨级,带了歼-15战斗机,周边护航的舰艇包括052D驱逐舰、054A护卫舰,好家伙,40艘左右的阵容,直接把法国小队围住了。
法国海军上将尼古拉斯·沃朱尔后来在研讨会上讲了这事,说他们检测到中国舰艇信号后,马上进入警戒状态,全员做好战斗准备。航母上的阵风战斗机随时待命,护卫舰也拉开阵势。但中国这边呢,没开火,没逼近,就那么围着监视。法国人自己承认,这包围圈覆盖了相当于地中海四分之三大小的海域,山东舰就在中间压阵。法国编队想继续往前走,但每动一下,中国舰艇就跟着调整位置,保持距离,不让对方乱来。整个过程持续了几个小时,法国最后选择改道,没硬闯。
为什么中方没动手?这原因其实就一个:克制。中国海军有实力,但选择不升级冲突。想想看,中国在南海有完整的防御体系,舰艇数量多,技术也不差。山东舰编队刚完成训练任务,状态正佳。法国那点家底,一艘中型航母加几艘护航舰,在这儿根本不够看。戴高乐号动力系统有老毛病,速度不快,升级潜力有限。
相比之下,中国海军近年来下饺子似的造舰,055万吨大驱、076两栖攻击舰、福建舰海试,消息一个接一个。法国人来这儿挑衅,纯属自不量力。但中国没必要跟他们计较,因为大局更重要。南海稳定关乎周边国家利益,中国正和东盟谈行为准则,推动合作。动手的话,反而中了某些势力的圈套,让局势乱套,影响经济发展。
法国媒体后来报道这事时,口气挺硬,说自家实力震慑住了中国舰队,没发生冲突全靠法国强大。海军新闻网站发了文章,上将还亲自出面讲,强调戴高乐号的AI系统和阵风机的先进性。但这话说出来,多少有点自欺欺人。中国舰队围上来,不是怕了,而是专业伴航,符合国际规则。监视、跟踪、展示存在感,就够了。法国人把这解读成害怕,要么是战略误判,要么就是给自己找台阶下。毕竟,回家后得向国内交代,盟友也得哄着。实际情况是,中国海军掌握了主动,从法国进入海峡那一刻,就全程监控。没动手,是因为中国有自信,不用小题大做。
法国当年是大殖民帝国,海军风光过,现在呢?就一艘航母,还老出故障。戴高乐号命名来自那位二战英雄,他强调独立外交,主权至上。但时代变了,21世纪影响力靠经济、科技、合作,不是单纯吨位。法国搞"4.2万吨外交",本质还是老一套炮舰思维,在殖民时代也许管用,现在看起来挺尴尬。
中国海军的增长,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顺带保障地区和平。南海航道那么忙,中国护航队帮着打海盗,护商船,这才是实打实的贡献。法国远道而来,刷存在感,充其量是美国印太战略的配角。美军航母群来南海时,中国也监视,但没升级。法国这回,更没必要大动干戈。
事件过后,法国航母群继续任务,和菲律宾、美日搞联合演习,练习反潜、搜救啥的。5个月后,2025年7月20日,戴高乐号回土伦港,法国海军开了媒体会,总结部署。说实话,这次行动没改变啥,南海还是老样子。中国继续巡航,山东舰回港维护。法国上将警告说,中国海军规模震撼,前所未有,但这也暴露了他们的底气不足。国际上,美国媒体报道了点,强调盟国协调。中国外交部回应,域外国家别搅局,南海和平靠对话。
从这事看,中国海军的专业性值得一提。40艘舰艇协调围堵,没出乱子,体现了纪律和能力。法国人遇到俄军苏-35飞越、胡塞武装威胁时,也紧张过,但南海这回是最直接的。为什么克制?因为中国战略定力强,知道维护稳定比一时冲动重要。东盟国家大多想发展,不愿卷入冲突。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多,影响力自然上来。法国这种远征,成本高,效果差,回家还得修船,花纳税人钱。
事件也提醒大家,南海问题复杂,历史遗留多。菲律宾仲裁案闹过,但中国不承认,坚持双边谈判。现在,东盟和中国进展顺利,行为准则框架定了。法国来插一脚,没啥实质影响。中国海军的回应,展示了区域拒止能力。未来,类似事件可能还会有,但中国立场不变:欢迎合作,反对挑衅。法国这回全身而退,得谢中国克制。要是换成某些国家,早闹大了。
总的来说,这事不是单纯军事对峙,而是大国博弈的缩影。中国海军从弱到强,靠的是稳扎稳打。法国想重温旧梦,但现实骨感。没动手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大局观强,不为小事动摇。希望法国学聪明点,别老跟风,多想想合作。南海和平,大家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