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放出狠话:中国若再不卖稀土,欧盟应启动“核选项”

2025-10-26 09:15  头条

中方稀土管制升级后,美欧这回是真的急眼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率先拍案而起,扬言要动用"核选项";

而大洋彼岸的美国,更是放出了要"冻结中国在美全部资产"的终极狠话。

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但问题是,这些看似吓人的威胁,究竟是真枪实弹的最后通牒,还是被逼到墙角后的虚张声势?

马克龙的狠话

我们先来看看欧洲这边的"抓狂"。

当地时间10月23日,在布鲁塞尔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个没绷住。

他措辞强硬地警告,如果欧盟无法应对中国对稀土等关键原材料的出口管制,就应该考虑动用欧盟最有力的贸易武器。

他所指的,正是那个被欧洲议会主席吹嘘为"贸易核弹",欧盟压箱底的"贸易反击工具箱"--《反胁迫工具法案》。

法国总统马克龙

这个法案,听起来确实唬人。

它赋予了欧盟一个所谓的"核选项",理论上,一旦欧盟单方面认定某个国家在搞"经济胁迫",它就可以启动反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

对该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限制其服务和投资进入欧盟市场,甚至直接禁止进口特定商品。

可以说,这是欧盟在贸易战中最具攻击性的武器。

但实际效果上,这个所谓"核选项" 的法案跟 "摆设"没啥区别,毕竟2023年底生效到现在,一次都没启用过。

欧盟议会

就在今年7月12日,当美国特朗普政府蛮横地致函欧盟,宣布要将输美商品关税提高到30%时,被盟友"背刺"的欧盟也曾想过用ACI反击。

可结果呢?不仅没敢放一枪,反而灰溜溜地跟美国签了个不平等协议:欧盟乖乖掏钱买美国7500亿美元的能源,再投资6000亿,就为了换取美国把关税从30%降到15%。

连对自家盟友的霸凌都如此"膝盖软",现在却想拿这根"烧火棍"来吓唬中国?

说实话,也不知道马克龙哪来的底气。

毕竟,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在全球稀土版图上,中国不仅贡献了64%的产量,更是掌控着全球78%的冶炼加工能力。

而欧盟,高达82%的稀土依赖从中国进口,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依赖"了,说得不好听已经叫"寄生"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在这种情况下威胁要反制,无异于一个被掐住脖子的人,却叫嚣着要打断对方的手臂。

况且,德国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中国以1634亿欧元的贸易额,已经重新反超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跟自己的最大贸易伙伴、关键原材料的唯一供应商搞对抗,这出"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戏码,马克龙也只敢在嘴上过过瘾了。

美国的狠招

如果说欧洲的威胁是"色厉内荏",那美国的狠话,则更像是一场精心计算的"虚空造牌"。

眼看欧洲盟友阵脚大乱,美国白宫也跳了出来,通过彭博社释放出更具威胁性的信号:

如果中国不收回稀土管制措施,美国将考虑对中国实施"俄罗斯式"的终极制裁。

这套制裁组合拳的核心,主要有两记重拳:一是冻结资产,二是踢出美元结算体系。

美国白宫

第一记重拳,是"冻结资产"。

简单来说就是直接没收中方在美国的所有财产。

白宫的威胁具体指的是,一旦启动,美国有权冻结甚至没收任何中国实体或个人在美国司法管辖范围内的银行存款、房产、股票、债券等一切资产。

然而,这记看似要一招毙命的"金融铁拳",只要你稍微算笔账,就会发现它有多么虚张声势。

美国威胁要冻结中国资产,可到底谁的家底在美国,谁的家底又在中国?

公开数据显示,美国在中国拥有高达2.25万亿美元的庞大资产;

反观中国,在美总投资不过700亿美元,持有的美国国债到2025年10月更是降到了7307亿美元的历史低位。

这规模对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真要撕破脸互抄家底,谁更疼?答案不言而喻。

更别提像贝莱德在华管理的超200亿美元资产,以及特斯拉在上海那座价值百亿美元的超级工厂,这些可都是美国资本的"心头肉",一旦被对等反制,华尔街恐怕第一个就要跳脚。

第二记重拳,是"踢出SWIFT系统"。

这招更狠,SWIFT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简称,它构建了全球绝大多数跨境支付的指令传输网络,是美元霸权的"金融管道"。

将中国踢出SWIFT,就意味着在理论上切断了中国与全球美元体系的联系,让中国的银行无法进行正常的跨境美元收付。

然而,这恰恰是美国在透支自己霸权根基的"自杀式"威胁。

中国早已不是单纯的"世界工厂",而是全球制造业产值占比近32%、吞掉全球近80%铁矿石进口量的实体经济核心枢纽。

主动切断与全球最大实体经济体的美元结算联系,本质上是在砸美元自己的饭碗,是主动放弃美元最核心的应用场景。

到时候,巴西的大豆、阿联酋的石油,对华出口的人民币结算比例都会蹭蹭上涨。

可以说,美国真敢按下这个按钮,那按下的不是中国的暂停键,而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键"。

SWIFT支付体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些威胁一戳就破,美欧为什么还要如此大动干戈地演这出戏?

答案只有一个:他们是真的扛不住了。

美国方面,福特汽车芝加哥工厂的生产链已经停止,就是因为缺少驱动电动座椅的钕磁体;

欧盟方面同样因为稀土短缺而亮起了警报,专家警告说,如果欧盟再不与中国达成协议,那么60天后,欧盟大部分制造业都将停摆。

这些都不再是遥远的战略博弈,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和安全危机。

更让美欧绝望的是,他们发现自己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想自己建稀土供应链?

美国尼奥科矿产公司的老板就曾直言,在美国开一个稀土矿,可能得花上29年,"搞不好得花一辈子"。

这个时间周期,比任何一届政府的任期都要长。

特朗普

远水解不了近渴,面对中国这张精准打出的"稀土牌",美欧除了放几句狠话,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应对之策。

这场围绕着元素周期表的暗战,才刚刚开始。

它用最冰冷的方式向世界证明:在全球化的今天,相互依赖是把双刃剑,任何试图凭借霸权为所欲为的国家,终将发现,那把最锋利的剑,可能正悬在自己的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