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2025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恰逢寒露节气刚过,秋意正浓。民间素有"八月十九定秋寒"之说,此时昼夜温差拉大,凉风裹着露水,正是季节转换的关键节点。老辈人常说的"顺天应时",并非拘泥旧俗,而是让身体在自然更迭中稳当过渡,为即将到来的秋冬积蓄安康底气。牢记"1不说、2不宜、吃3样、做2事",既是传统智慧,也是健康生活的实用指南。
1不说:不说抱怨话;
生活里的小磕碰难免,一味抱怨不仅让自己emo,也容易让身边人跟着心烦,不如换句"慢慢来总会好",心态更轻松。
2不宜:不宜熬夜贪睡、不宜去深山老林;
不宜熬夜贪睡:秋日常说"早睡养精神",熬夜易打乱作息,晨起也没力气;但也别睡太久,白天睡多了反而昏沉,规律作息更舒服。
不宜去深山老林:俗话说,"秋深山寒。"山里白天短,夜黑得快,阴气、湿气比平地重。这个节令,动物们也在做冬天的准备,性子容易急躁。
傍晚进山,寒湿气一身,回家就容易带病气。登高可以,深山老林还是少去。
吃3样:吃南瓜、吃花生、吃芋头;
吃南瓜:金黄圆润喻"金玉满堂",其富含β-胡萝卜素可护眼润肺,蒸食或煮粥皆宜,尤适合体虚者温补。
吃花生:别名"长生果",寓意多子多福。红衣补血,白仁健脾,水煮或炖汤皆可,但体热者不宜过量。
吃芋头:音通"余头",象征年年有余。口感粉糯能健脾胃,可搭配扣肉蒸制,平衡油腻。
做2事:早睡早起、 适度运动。
早睡早起,收敛一身神气
《黄帝内经》中早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说法,这正是顺应秋季"收敛"之气的养生之道。出伏后,人容易被"秋乏"缠上,不妨比夏天多睡1小时左右,尽量在晚上10点半前入睡。
睡前还有个小窍门: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0分钟,要是脚特别凉,可在水里加几片生姜或少许艾叶。泡完后及时擦干,穿双袜子睡觉,脚暖了,睡眠也会更踏实。
适度运动,别让大汗耗阳气
秋季运动,讲究"温和"二字,切忌大汗淋漓--过度出汗会耗散体内阳气,反而不利于养生。
最佳时间:上午8-10点或下午4-5点,避开气温偏低的清晨和夜晚,减少寒气侵体的风险;
推荐项目: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给身体造成负担;
运动强度:以身上微微发热、稍有出汗为宜,一旦出汗过多,要及时擦干,避免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