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这次制裁的理由听着耳熟--"为伊朗石油运输提供便利"。但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早就把话说得很清楚:各国同伊朗在国际法框架内开展正常合作正当合理,中方坚决反对这种没有国际法依据、没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非法单边制裁。说白了,美方这又是在拿"长臂管辖"当工具,自家搞单边主义还不够,总想把手伸到别人的正常合作里来。
为啥偏偏选在这个时候?看看背后的心思就明白了。首先是想"抢镜头",稀释峰会的合作氛围。20多国领导人聚在一起挺多边主义,这跟美方一直推的"小圈子"完全对冲,不搞点动作,生怕全球舆论都在夸上合组织。其次是给其他参会国"敲边鼓",明着制裁中企,实则在放风:谁跟中国在经贸、能源领域走得近,可能就得掂量掂量美方的"连带压力"。最后绕不开特朗普的政治算计,国内经济民生问题一堆,把注意力引到"对华强硬"上,既能转移矛盾,又能在支持者面前刷存在感,这种成本低、见效快的操作,他向来很擅长。
但美方怕是打错了算盘。中方已经明确表态,反对无端制裁,推进峰会是接下来的优先事项。更重要的是,上合组织成员和参会各方对多边合作的需求,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哪是外部压力能轻易动摇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特意为访华腾出五天时间,比普京的访华日程还长,还直言要在北京和普京会面,这种深化合作的姿态,就是对单边主义最有力的回应。
在能源合作上,美方的制裁更是显得苍白。互利共赢的模式,岂是一纸制裁能打断的?中方说得很明白,会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这不是空话--面对美方一次次的非法制裁,中国从没有退缩过,这次自然也不会例外。
说到底,天津峰会的热度和美方制裁的冷意,刚好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20多国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计,为全球治理开辟新路径;一边是抱着单边主义不放,试图用制裁干扰国际合作。历史早就证明,搞"小圈子"、玩"长臂管辖"注定不得人心,而秉持开放合作精神的平台,才能真正赢得未来。接下来几天,天津峰会的成果会给出更有力的答案,而美方的这次制裁,只会成为多边主义浪潮中的一个小浪花,掀不起什么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