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后,美军专家:我们别上俄印欧的当

2025-09-08 09:46  头条

美国军方似乎被我国9·3阅兵式展出的各种武器装备整急眼了。

在9·3阅兵结束后,5日美国"战区"网站与"政客"网站刊登了三则意味深长的新闻。

先说"战区"网站的报道,主要谈了两件事:

其一,不久前还对"协同作战飞机"计划(CCA)持观望态度的美国海军,于日前突然和安杜里尔、波音、通用原子以及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企业,签署了采购新型舰载无人机的合同。

是什么因素导致美国海军突然愿意签合同呢?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近些年美国军工企业多次出现生产延误、武器装备被曝存在安全漏洞等问题,美国海军也学会"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轻易相信军火商的幻灯片忽悠,要求必须看到原型机且能确保量产后才能签署采购合同。

然而,这次美国海军却打破了自己的底线,因为目前洛·马等军工企业为美国海军设计的舰载无人机仍处于幻灯片或概念阶段。

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是什么因素迫使美国海军连原型机都没看到,就火急火燎地与军工企业签署采购合同呢?

美国必须学会接受新的现实

同样,在"战区"网站另一则报道中,曾断言"中俄不会对美国本土发起突然攻击"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前司令格伦·范赫克也改口了。

范赫克是拜登政府时期的北美防空司令,他曾声称尽管中国和俄罗斯是美国最大的威胁,但中俄可能会"尝试破坏美国的基础设施",不会对美国本土发起直接攻击--话里话外充满了一股对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自信。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自信"的美军前司令,却在4日的米切尔研究所讨论会上呼吁,美国应提升在保护本土方面的抗打击能力,部署更多的防空系统和传感器,不能"等到敌方导弹命中目标才知道美国遭到了空袭"。

当解放军各型先进导弹通过阅兵场时,特朗普的"金穹"计划还是一个PPT

此外,范赫克还提出美国必须展示"强大的韧性",以让美国潜在的对手确信,除非对美国本土发动大规模核打击,否则他们将无法实现目标。如此一来,美国的这些对手就不敢发动攻击,因为核打击将招致互相毁灭的结局。

能让范赫克都把"核战争会导致相互毁灭"的论述搬出来吓唬人,显然这个所谓的"美国潜在对手"已经强大到让他感到十分紧张。

同时急转弯的还有五角大楼。

根据"政客"网站消息,5日多位消息人士透露,五角大楼正在起草的国防战略出现了"重大转向",优先事项不再是应对"中国威胁",而是专注美国本土防御--这一转变也意味着特朗普政府与前几届美国政府的立场出现了重大。

通过美媒这三则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在9·3阅兵结束后,美国军方的对华态度变得不是一般的快。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中国军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事实上,不光美国军方是如此,西方媒体对9·3阅兵报道的口吻同样也是如此,一边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建设,但另一边为了安慰自己,又胡扯一通"解放军已经多年没打过仗"、"中国武器没经历过实战检验"云云。

对于美西方的这种心态变化,心理学曾提出一个名为"悲伤五阶段"的规律,即对一件事情先是否认、愤怒,然后讨价还价,最后感到沮丧并接受。

显而易见,现在美西方已经度过了前三个阶段,开始学会沮丧地接受"中国军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