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贸易风云变幻,8月,美国大豆协会(ASA)的一则公开声明再次将中美农业合作推上风口浪尖。ASA主席Bill Gordon坦言:"没有谁可以真正取代中国市场。"
据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发布的数据,2024/25年度美国大豆出口总量中,中国市场依然占据超过60%。贸易战的阴影下,无数美国农民在现实与政策夹缝中苦苦挣扎。美国农业巨头们的担忧,也成为华尔街风向标。
中美农产品贸易的"锚点"
8月,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月,美国对中国出口大豆总量已接近3200万吨,较2024年同期上涨6.8%。在全球大豆贸易图谱中,中国长期以年均1亿吨的进口需求稳居全球第一。而美国作为最大供应国之一,其对华出口占比长期维持在60%-65%之间。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产量持续增长,但从物流、品质、长约保障等维度看,中国采购主体对美国大豆形成了高度依赖。
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在6月发布的行业分析中指出,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连续两年缩减,主要原因正是对华出口预期反复,导致农场主对未来信心波动剧烈。
特朗普关税政策"回马枪":美农压力持续加码
8月1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拟对进口钢铁和半导体产品加征最高300%关税。美国商务部随即披露,未来数月还将对中国更多大宗农产品出口启动调查。
美国中西部农场主对此表现出极大忧虑。8月18日,美国大豆协会罕见发声,向白宫递交公开信,强调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协会声明中写道:"大豆不仅是美国农业的支柱,更是中美合作的纽带。任何试图切断对华出口的政策,都将造成美国产业链和农民的不可逆伤害。"
在ASA公布的数据中,2024年美国大豆出口总量为5700万吨,其中对中国出口高达3620万吨。尽管巴西等国对华出口也在增长,但美国大豆的品质、供应链稳定性依然不可撼动。
贸易战阴影下的"多米诺效应"
8月以来,美国加征关税的连锁反应已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数据显示,8月美国产大豆期货价格单日最大跌幅超过5%,创2022年以来新高。
中国采购团体在8月初取消了原计划向美国追加采购的两船大豆合同,转而签署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巴西的新订单。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也顺势争夺中国订单,企图分享这一巨大市场蛋糕。
彭博社8月16日刊文分析,尽管中国加大对南美等地采购力度,但美国大豆的高蛋白含量和供应时效性,依旧是中国压榨企业的首选。
"没有中国,谁来买大豆?"
美国艾奥瓦州一位年种植面积达5000英亩的农场主在接受NBC采访时坦言:"我们所有的计划都建立在中国市场持续采购的基础上。政策一变,银行贷款、农机投资、雇工意愿全都受影响。"
据美国农业信贷系统(FCS)7月发布的报告,2024/25年全美农场贷款逾期率已升至6.9%,创下五年来新高。美国大豆协会首席经济学家Jim Sutter在ASA年会上直言:"这些年我们试图多元化市场,但地球上没有第二个中国。东南亚、欧盟、日本加起来,体量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
美国农业局联合会(AFBF)最新调查显示,约74%的大豆种植户将2025年视为"最具不确定性"的一年,近半数农民表示"政策比天气更让人焦虑"。
关税升级与产业链博弈
特朗普团队在8月持续推动对中国半导体、钢铁等行业征收高额关税,试图迫使全球产业链向美国本土回流。路透社8月20日报道,苹果公司已宣布未来三年在美国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以应对供应链风险。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公开表示,高关税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美光、AMD、应用材料等芯片龙头在关税政策公布后,市值一度蒸发逾400亿美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醒,若贸易战持续升级,2025年美国GDP增速或被拉低0.4个百分点。
中国"反制牌"加速落地,全球供应链加速重塑
8月14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加征74.8%保证金,并对卤化丁基橡胶、豌豆淀粉等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随后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大豆和油菜籽长期供应协议,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成为中国新兴的农产品进口来源。
中国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8月月报指出,2025年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数量已增至7个,其中南美和独联体国家增长最为显著。据路透测算,中国2025年进口美豆比例有望首次降至60%以下。这一信号让美豆价格持续承压,农户收入前景愈发黯淡。
联动效应下的全球农业秩序再洗牌
随着美国对华出口下降,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正加速扩种。巴西农业部(MAPA)8月发布的最新预报称,2025年巴西大豆产量预计将达到1.7亿吨,同比增幅4.2%。阿根廷大豆协会主席Gustavo Idígoras在接受路透采访时表示:"中国订单让我们有底气扩大投资,全球大豆供应链正迎来洗牌。"
但美国出口商指出,南美大豆在物流、交货周期、品质稳定性等方面,依然难以完全替代美国供应。中国企业在合同谈判中,也普遍要求南美供应商"按照美标"提供检验报告。
华尔街与农场主的"冰火两重天"
美国农业期货市场在8月经历剧烈波动,农场主和农企高管情绪跌入低谷。美国银行(BofA)分析师指出,2025年美豆出口利润率已降至十年低点,农民现金流紧张,农机融资需求同比下滑20%。
与此同时,华尔街部分多头资金在南美和亚洲农产品板块大举增持,试图捕捉全球农业分化带来的套利机会。美国大豆协会公开呼吁,"无论政治如何变化,市场规律不会被颠覆。中国市场的体量和增长潜力,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取代的。"
8月,全球农业贸易格局正在重塑。美国大豆协会直言,任何"去中国化"的幻想注定破产。特朗普政府的高关税政策虽短期可拉拢部分选票,却让美国农民、产业链和全球市场一同承压。
现实已证明,单靠强硬措施无法逆转中美经济深度融合的格局。
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市场规律与地缘政治博弈交织,唯有合作、共赢,方能化解危机。美国大豆协会的一句"没有谁可以取代中国市场",正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