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胡塞武装扔下一颗"舆论炸弹",把红海炸的不太平。
他们宣布将打击所有前往以色列的船只,不管挂哪国国旗,更让中国商船揪心的是,过去靠挂中国国旗"蹭安全"的外国船,现在也不好使了。
其实这一切都得从胡塞武装的"封锁升级"说起,半年前,他们还信誓旦旦"不攻击中国、俄罗斯商船",甚至被网友夸"识大体"。
可最近几个月,不少西方货轮为了躲红海危机,偷偷挂上中国国旗冒充"中立身份",这下好了,胡塞直接"撕旗",
7月初,希腊船东的"魔幻海洋"号货轮在红海被导弹击沉,虽然船员提前撤离没伤亡,但这艘船的背景被扒了个底朝天:背后是一家和以色列有合作的希腊公司。
从"认旗"到"认背景":胡塞的策略变了
胡塞武装的声明里,最扎眼的就是那句:"打击范围不再看船旗国籍,只看合作背景。"啥意思?以前你挂中国旗,我就当你是"自己人"。
现在你公司跟以色列港口签过合同、给以色列运过货,哪怕挂的是巴拿马旗、利比里亚旗,我也照打不误。
这种变化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胡塞武装最近几个月一直在"升级装备",他们搞到了更精准的情报系统,能查到每艘商船的注册公司、合作记录,甚至连货轮上次给以色列送过什么货物都能查个明白。
换句话说,他们不是"乱打一气",而是"精准打击",举个例子,7月初被击沉的"魔幻海洋"号,表面上是希腊船东,实际给以色列运送过化肥和工业原料。
胡塞武装表示这些物资能造炸药、修工事,就是给以色列的'战争支持,更有甚者,他们还扬言以后只要企业跟以色列港口有合作,就算船是空的,只要路过那就有权力查。
中国商船的"特权"没了?其实是"擦边球"被戳破
过去几年,红海危机闹得最凶的时候,确实有不少外国货轮挂中国国旗"钻空子",为啥?因为中国一直主张"中立航运",胡塞武装早期也明确"不攻击中国商船",这些外国船心想:"挂中国旗,胡塞总没那打吧?"
但恰恰相反,今年5月一艘挂中国旗的土耳其货轮被胡塞武装拦截,检查发现船上装着以色列公司的电子元件,虽然最后放行了,但胡塞武装明确表态:"下次再敢挂中国旗搞'擦边球',照样打!"
这次"第四阶段封锁"升级,直接把"擦边球"路子堵死了,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红海挂中国旗商船数量环比下降23%,很多原本想"蹭安全"的外国船主,现在宁可绕远路走好望角,也不敢再挂中国旗冒险。
中方呼吁"停火",胡塞的"区别对待"藏着啥算盘?
面对胡塞的"无差别打击",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于7月28日明确发声:"中方反对任何危害国际航运安全的行为,呼吁胡塞武装立即停止袭击商船。"
这句话看着平和,其实划了条红线,中国不认"无差别打击",但也不打算为"挂旗钻空子"的行为背锅。
胡塞武装嘴上强硬,行动上倒留了点"人情",他们击沉"魔幻海洋"号前,特意确认船员全部撤离;攻击其他商船时,尽量只打货物不伤人。
这种"打船不打人"的做法,被部分中国网友理解为"有底线",毕竟他们宣称自己是"反霸权武装",总不能真变成"恐怖分子"。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胡塞的"区别对待"是策略性的,他们知道,真把中国商船打沉了,国际舆论肯定会骂声一片,可要是放任外国船挂着中国旗给以色列送货,又显得自己"说话不算数",所以现在的打法,既想施压以色列,又不想彻底得罪中国。
红海航运变局:中国该怎么应对?
胡塞的"第四阶段封锁",本质上是在玩一场"经济战",他们知道,以色列的港口、物流、贸易都依赖红海,掐断这条线,就能逼以色列在加沙问题上让步。
而中国作为红海航运的重要参与者,仅2024年一年时间,中欧班列经红海的货物占中欧贸易总额的近五分之一,自然成了这场博弈的"关键变量"。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商船的安全环境更紧了。过去靠"中立地位"拿的"豁免权"没了,以后每艘船都得证明自己"和以色列没关系"。
这对中国航运企业来说,成本肯定涨了,要么花大价钱查合作背景,要么绕远路走其他航线。
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未必是坏事,长期以来,有些外国船主利用"方便旗"制度,挂无关国旗规避监管,把风险全推给中国。
现在胡塞主动撕开了这层"遮羞布",反而倒逼国际社会重视航运透明度,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货轮被当成"战争工具"。
红海不是"法外之地",中立更要"硬气"
胡塞武装的"挂旗照打",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中立"不是"躺平",更不是"被占便宜的借口"。
中国一直主张和平解决争端,但和平的前提是"规则",国际航运规则、贸易规则、安全规则,都得有人守。
现在红海的"乱局"还在继续,中国商船的安全需要更扎实的保障,可能是加强海军护航常态化,可能是推动《红海行为准则》尽快落地,也可能是和其他国家一起建立更透明的航运信息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