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了,韩国一通电话打给了中国,被中方点破小心思,中方表态了,韩外长打算火速前往日本
据报道,面对特朗普政府即将挥下的关税大棒,韩国人正在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外交突围战"。先是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金正官在纽约向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献上"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数百亿美元投资计划,紧接着新任外长赵显紧急致电中国外长王毅,通话结束后又马不停蹄飞往东京。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背后,是一个中等强国在超级大国博弈下的生存挣扎。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要追溯到特朗普7月初的威胁。这位以"美国优先"著称的总统给韩国划下红线:要么在8月1日前达成新的贸易协议,要么面临最高25%的惩罚性关税。对于出口占GDP近40%的韩国来说,这无异于一场经济地震。据韩国产业研究院测算,若关税落地,韩国汽车、家电等支柱产业将遭受重创,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超过200亿美元。
李在明(资料图)
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韩国政府首先打出了"造船牌"。金正官在纽约会晤卢特尼克时,抛出了一个精心设计的"MASGA"计划。这个明显模仿特朗普"MAGA"口号的方案,核心是由现代重工、三星重工等韩国私营造船企业在美国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韩国进出口银行等官方机构提供金融支持。根据韩联社披露的细节,整个项目规模可能高达数百亿美元,目的很明确:用真金白银换取美国的关税豁免。
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却暗藏致命缺陷。韩国造船业目前占据全球26.78%的市场份额,是中国之外的第二大造船强国。如今却要亲手扶植美国的竞争对手,无异于自毁长城。更危险的是,这种"花钱买平安"的做法可能打开潘多拉魔盒。
就在向美国"纳贡"的同时,韩国政府突然把目光转向了中国。赵显拨通了王毅的电话。这场通话看似例行公事,实则暗流涌动。王毅提出的三点建议句句戳中韩国痛处:要求保持对华政策稳定性,实际是警告韩国不要在美国压力下反复摇摆;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直指韩国在美日韩同盟中的附庸地位;呼吁反对"脱钩断链",则是防范韩国参与美国主导的供应链围堵。
李在明(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