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访华改口 九三大阅兵不必留座?

2025-08-10 09:01  头条

特朗普对访华一事再次改口,九三大阅兵可能不必再给他留座,而中美或许将在第三国见面。那么,特朗普的态度为何会反复无常?中美之间的会面又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安排?

近日,特朗普表示,只有在中美达成贸易协议的情况下,他才愿意在年底前与中方会晤。按照他的说法,如果协议达不成,那么会面就"没有意义"。这已经是他近期第二次对访华一事表态。回顾今年6月,特朗普曾公开表示接受了中方的邀请,并承诺"某个时候"会访华。但在第三轮中美经贸谈判后,他突然否认自己主动寻求访华,改口说只有在对方邀请的情况下才会去。

现在特朗普又开出了"新条件",这波反复无常的操作,实际上意味着,他很难出现在今年的九三大阅兵上了。事实上,中美双方在瑞典谈判中,虽然达成了关税休战延期的共识,但核心矛盾并未解决。

更棘手的是,美方在谈判中提出两个新要求:一是中方必须减少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能源,二是要更多购买美国产品。对此,中方坚决拒绝。中方强调,能源合作属于国家主权范围,任何第三方干预都是不可接受的,并重申坚持自主发展路径。可以说,这次谈判美国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特朗普想要的贸易协议恐怕难以达成。

深层次来说,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本质上是基于利益的权衡,但其时常变脸的做法让中美贸易谈判难以稳步推进,在访华一事上的反复态度,正是这种矛盾的体现。更何况,中美之间根本问题是科技霸权和资源主权的零和博弈,不是短期能解决的,即便双方同意90天后继续谈判,只要核心矛盾存在,中方就不会轻易满足美方所提出的要求。

由此来看,特朗普不出席九三阅兵的可能性非常大,中方其实也没必要特意为他留座,中美关系的走向,还要看特朗普是否愿意调整策略,主动来访。毕竟元首外交有独特意义,只有高层直接对话,才能推动一些核心议题的突破。

不过,外交大门并未完全关闭。8月8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宣布,特朗普确认出席10月26日在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峰会,中方领导人同样可能出席峰会,这意味着"中美领导人会晤"有望在第三国实现。这种多边框架下的会晤,既能避开国内政治压力,又能为僵持的中美关系寻找突破口,不失为一种务实选择。

同时,这也符合国际惯例。当双边关系紧张时,领导人往往选择在多边峰会中"顺便"会面,避免过于正式和高调的双边访问。对特朗普而言,此举既可减轻国内反对派的压力,也便于灵活调整谈判节奏。加上东盟国家在地缘政治中的特殊位置,马来西亚的积极调解为中美对话提供了舞台,也体现了东南亚国家在全球大国博弈中的桥梁角色。

从更大格局看,中美关系不仅仅是贸易和经济的摩擦。它涉及科技竞争、地缘战略、资源安全等多个层面。美国试图通过贸易协议,限制中国的技术发展和能源进口,中方则强调自主发展权。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双方都需要寻找合适的外交窗口和突破口,第三国会晤就是一个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