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海军福建舰以"弹射三连"的震撼姿态,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舆论普遍认为进度领先美军福特号航母,在海内外引爆的舆论震荡还在继续。
对此,有美媒刊文称,本次试验标志着中国航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认为福建舰有望数周内入列中国海军。
«--【·中国航母完成五代机弹射·】--»
9月22日上午,中国海军福建舰甲板上传来引擎轰鸣。歼-35隐身舰载机在电磁弹射器的推动下,如离弦之箭冲向蓝天。紧随其后的是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和歼-15T重型战斗机,三型战机依次完成弹射起飞与阻拦着舰的全流程测试。
这一幕不仅刷新了中国航母发展的历史,更让美国海军苦心经营的"技术优势"瞬间破防。此次试验的意义远超表面。
美国福特号航母虽早在2017年服役,但其电磁弹射系统至今故障频发,F-35C舰载机的弹射训练仍未完全通过测试。而中国福建舰首次公开试验便实现了"电磁弹射+隐身战机"的历史性突破,成为全球首艘真正放飞第五代舰载机的电磁弹射航母。
更关键的是,歼-35、歼-15T与空警-600组成的"铁三角",构建了从隐身突防、火力压制到战场指挥的完整作战体系,标志着中国航母编队彻底告别"有船没眼"的时代。电磁弹射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精准与高效"。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可根据飞机类型和载荷实时调整推力,既能让30吨重的歼-15T满油满弹起飞,也能兼容百公斤级无人机的快速出动。
相比之下,福特号因设计缺陷,电磁弹射档位与F-35C不匹配,至今只能用老旧的F/A-18E/F撑场面。这种技术代差让美国媒体感叹:"中国航母的战斗力实现了惊人飞跃"。
«--【·中国航母改写西太战略格局·】--»
福建舰的作战能力究竟有多强?答案藏在数据里。空警-600预警机的雷达探测半径超过600公里,配合歼-35的隐身优势,中国航母编队可在第二岛链外建立起覆盖数千公里的态势感知网络。
歼-15T作为全球唯一的重型舰载战斗机,载弹量是美军F/A-18E/F的两倍以上,可挂载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对航母战斗群构成致命威胁。
更可怕的是,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能在15分钟内完成冷启动,实现"全甲板放飞",单位时间内的舰载机出动效率直逼美军核动力航母。
这种技术突破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霸权体系开始动摇。兰德公司的兵棋推演显示,若台海爆发冲突,福建舰可配合东风-26D反舰弹道导弹,在72小时内瘫痪美军在西太的主要军事设施。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福建舰的存在彻底打破了美国对西太海域的"单向控制",中国海军从此具备了远洋攻防能力,南海、印度洋甚至地中海都将出现中国航母的身影。
面对这种变化,美国军方的焦虑溢于言表。美军印太司令帕帕罗上将承认,中国海军的造舰速度是美国的3倍,福建舰的入列将使西太的力量对比发生"结构性转变"。美国《海军时报》甚至用"噩梦成真"来形容福建舰的威慑力:"当中国航母战斗群出现在关岛以东时,美军的'岛链战略'将彻底失效"。
«--【·中美议员紧急访华·】--»
福建舰的技术突破迅速引发连锁反应。试验当天,正在访华的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首席成员亚当·史密斯紧急表态,呼吁中美加强对话以"避免误判"。
这位手握国防预算审批权的议员直言:"中美船只和飞机靠得太近,必须建立危机沟通机制"。这种态度的转变耐人寻味--就在两周前,美军驱逐舰还在台湾海峡挑衅,而福建舰的试验画面公布后,美方高层的腔调瞬间从"军事威慑"转向"求稳求和"。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智库的警告。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报告指出,若中美因台海问题爆发冲突,核战争的风险将高达30%。斯坦福大学学者甚至建议美国"放弃第一岛链,集中资源保卫第二岛链",但这种退缩策略可能导致日本、菲律宾等盟友离心离德,进一步削弱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
在这种背景下,福建舰的威慑作用愈发凸显:它不仅是军事装备,更是战略博弈的"稳定器"--美军深知,与拥有三航母战斗群和高超音速武器的中国开战,后果将无法承受。
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沉默"。福建舰试验当天,其官方社交媒体仅转发了相关消息,配图却是空白。这种"无声的承认"背后,是美国对中国军事技术突破的复杂心态:既不愿公开承认失败,又不得不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