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车险保费高,险企承保亏损的局面,车车科技CEO张磊向环球网记者表示,可从六个方面切入。一是降低维修成本,丰富零部件供给渠道、提升车辆维修和理赔标准化程度;二是降低出险率,针对消费者用车习惯问题,鼓励企业、险企通过驾乘操作规范手册、视频引导等形式进行培训,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等的认识;三是精准定价,要求相关单位推动实现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四是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充分利用社会化检测资源,降低汽车企业负担;五是对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进行合理优化;六是创新优化产品供给,研究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
新政护航、"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产品设计需有突破
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风头正劲,的热潮席卷着国内并向海外市场涌动。在此背景下,解决新能源车险面临的诸多问题,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
为此,今年1月,《指导意见》发布,为新能源车险提质增效提出一揽子政策,深化车险综合改革,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具体包括: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提升新能源车险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新能源车险监管以及强化支撑保障。
不仅如此,为落实《指导意见》相关要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引导财险公司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由上海保险交易所搭建的"车险好投保"平台于1月25日正式上线运行,运行1个月以来,平稳有序承接高赔付风险新能源车险业务。
截至2月25日,"车险好投保"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8.5万,首批接入的10家大中型财险公司已通过平台承保11.4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保险保障944.9亿元。2月底,第二批20家左右财险公司将陆续接入平台。
对于险企来讲,设计产品的关键在于平衡风险与利润。车车科技CEO张磊认为,突破方向包括:一是建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通过整合保险公司、保险科技公司和车企的数据资源,利用驾驶行为数据、车辆性能数据等进行精准定价。二是开发动态定价智能模型。基于车辆的实时数据(如行驶里程、驾驶习惯、自动驾驶模式等),实现保费的动态调整。三是从传统金融产品向订阅式服务转型。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车险将逐渐转变为按需付费的订阅服务。四是推出场景化保险产品。对新能源车的特殊使用场景(如网约车、顺风车等),开发定制化保险产品,既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又能降低整体赔付成本。
此外,前述泰康车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泰康在线尝试基于科技赋能开展风险减量工作。公司引进了十三曜科安全管理系统,与车企、车队、综合修理厂等达成合作,共同管理 风险,一起制定涵盖保前、保中、保后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方案,旨在降低网约车风险、提升安全驾驶水平,同时助力车队提高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