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兴:今年人形机器人会到新量级 “新量级”是什么意思?(5)

2025-02-19 09:08  头条

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同样热闹非凡,众多企业积极布局,形成了独特的竞争态势。优必选作为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其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位居全球第一。超 50% 的研发投入占比,使得优必选在技术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其 Walker 系列机器人已实现稳定量产,并在科技展馆、商演等场景得到应用,2023 年营收达 24.96 亿元 。宇树科技也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其 G1 机器人通过强化学习优化了运动平衡性,行走速度突破 10km/h,获得了近 10 亿元的 B 轮融资。傅利叶智能的 GR-1 定位工业与康复场景,关节驱动技术已通过临床试验验证,预计 1 - 2 年内实现量产。除了这些专注于机器人研发的企业,小米、小鹏等跨界巨头也纷纷加入战局。小米的 CyberOne 聚焦情感交互,通过自研情绪感知算法实现了人机互动的创新;小鹏发布的 PX5 机器人,凭借其敏捷的双足和灵巧的双手,展示了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实力 。

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着自身的优势和挑战。在优势方面,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能够为机器人的生产提供完善的供应链支持。江苏雷利推出的全系列关节电机方案,精度接近日本产品,但价格却低 30%;长盈精密与外企合作研发机器人精密零件,已实现小批量交付。中国广阔的市场需求也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来源,有助于企业快速迭代产品。政策的大力支持也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 2025 年突破关键技术、2027 年形成国际竞争力的目标,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中国企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核心技术方面,虽然中国在硬件制造上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算法等 "软" 实力方面,仍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伺服电机、减速器、力矩传感器等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限制了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 。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和稳定性。加强市场拓展和应用场景的挖掘,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也是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相信在全球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人形机器人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时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科技浪潮中的未来蓝图

王兴兴关于 2025 年人形机器人达到 "新量级" 的观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画卷。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形机器人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我们的生活,从春晚舞台上的惊艳亮相,到未来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它们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技术的进步不仅将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性能、智能和应用场景上实现质的飞跃,也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模式。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应理性看待人形机器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积极探索解决方案,确保技术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利益和价值观。

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期待人形机器人在 2025 年及更远的未来,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美好的世界,一同见证科技改变生活的伟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