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回应“烦死了”表情包

2025-09-17 11:13  头条

说起六小龄童,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肯定是那个火眼金睛、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美猴王孙悟空。不过最近啊,这位老艺术家又火了一把,不是因为新的影视作品,而是因为一个表情包--就是那个孙悟空抓耳挠腮、跺脚甩袖,嘴里喊着"吃吃吃,你就知道吃,烦死了!"的动态表情。这个表情包简直无处不在,工作群里吐槽加班用得上,朋友闲聊开玩笑也用得上。

这个"烦死了"的出处,其实是1999年央视拍的《西游记续集》第16集《险渡通天河》。剧情里唐僧被妖怪抓走了,猪八戒却还在那嚷嚷着要吃饭,孙悟空又急又气,才来了这么一段即兴发挥。更逗的是,给孙悟空配音的李杨老师后来透露,这句台词压根儿不是剧本上写的,完全是他自己当时在现场的即兴创编。估计他当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随口一说的这句话,能在二十多年后成为全网追捧的"社交货币"。

这个表情包到底有多火呢?数据来说话:自打2023年上线以来,它在各个平台上的累计发送量居然超过了2亿次。不光这样,它还衍生出"悟空暴躁"、"八戒吃货"等一系列变体表情,甚至火到了国外,被网友翻译成英文版传播。一个小小的表情包,能让经典形象以这种轻松的方式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确实是这个时代才有的趣事。

面对自己演的孙悟空以这种形式再次走红,六小龄童老师的态度挺让人意外的。9月15日在杭州被记者问到这事儿时,他笑呵呵地说:"大家能一乐挺好的",还感慨"现代科技可以让《西游记》更好"。这和他几年前的态度可不太一样。要知道,早在2016年那会儿,他还曾因为"西游文化正统性"的言论引发过不少争议,强调过"孙悟空不应该被恶搞"。

当年他那些"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的话,被人反复拿出来说,甚至被部分网友认为他太保守,想"垄断"孙悟空这个形象。2017年前后,网上还兴起过一阵"六学"(专门调侃六小龄童的梗),尤其是所谓的"灵堂卖片"事件(后来被证实是场误会),让他遭遇了不小的舆论风波。从万人追捧的美猴王,到一度被全网调侃,这过程估计他自己也挺唏嘘的。

但时间和新的事物似乎让大家更能互相理解了。到了2024年,情况开始悄悄起变化。特别是当年《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爆火,让很多年轻人重新喜欢上孙悟空,同时也发现游戏里很多动作设计其实源自传统猴戏的技法。大家这才慢慢意识到,六小龄童当年坚持的某些"老传统",可能不是为了显摆自己,而是真的想守护一门濒危的艺术--全国能正宗演出猴戏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了。

六小龄童自己也在调整和适应。2024年初,在B站的一档《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节目里,他就现场重现过那个"烦死了"的经典表情和动作,还幽默地调侃说:"现在年轻人用我的表情包,说明他们心里还记着孙悟空。"这次在杭州,他更是明确表态:"只要不歪曲西游精神,任何形式的创新我都支持。"这种从"谨慎保守"到"开放包容"的转变,能看出老艺术家对文化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

他对于创新的包容也不是无条件的。他提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边界:"你可以让孙悟空骑共享单车,但不能让他偷袈裟;可以让他吐槽加班,但不能让他背叛师父。"这话说得很实在了。意思就是,形式可以变,玩法可以新,但孙悟空那份嫉恶如仇、忠肝义胆的精神内核不能丢。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正是因为这些核心的价值观念经过了多少代的考验,它们不应该在创新中被稀释掉。

六小龄童对表情包态度的转变,其实也反映了这个大时代下文化传承模式的深刻变革。过去,经典的传播方式相对单一,权威解读占主导。而现在呢?互联网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用剪辑、表情包、短视频等各种方式进行"二次创作"和传播。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虽然可能会让经典形象面临被过度解构甚至娱乐化的风险,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广度和活力。

《西游记》作为一部经典,其生命力之所以能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能不断与每个新时代的观众对话。从最早的手抄本,到后来的电视剧、连环画,再到如今的表情包、短视频,它总是在变换着载体,但核心的故事和精神始终在传承。六小龄童自己也说得特别好:"经典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在人们心中的活水。"

回头看看六小龄童老师这些年,从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拼着命演孙悟空,到如今年过花甲,他对这个角色的付出和守护,确实值得尊敬。他出生在"猴王世家",父亲章宗义就是著名的"南猴王"六龄童。为了演好孙悟空,他当年是真的跑到动物园去观察猴子,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琢磨猴子怎么抓耳挠腮、怎么跳跃翻滚,连眼神都不放过。86版《西游记》拍摄条件那么艰苦,没有特效,没有替身,不少危险镜头都是真上,他也受过伤,但从没抱怨过。这些付出,最终成就了那个几代人记忆中最经典的美猴王。

所以啊,这个"烦死了"表情包的走红,以及六小龄童老师对它的包容和接纳,说起来其实是件挺温暖的事。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经典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怕被解构,也不怕被以新的形式演绎,只要那份核心的精神和价值被尊重、被传承。就像六小龄童老师说的:"只要你们记得孙悟空,我就永远年轻。"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我们或许还会看到孙悟空以更多新奇、有趣的形象出现,但只要我们还能从他身上看到那份正义、勇敢和忠诚,美猴王就永远活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