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j3名幼女7次!陈某某被执行死刑

2025-05-17 10:56  头条

2025年5月16日,经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并下达执行命令,强奸、虐待未成年人情节极其恶劣的罪犯赵某、王某某、陈某某被依法执行死刑。此举彰显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坚定决心,释放"零容忍"的强烈信号。

案件回顾:犯罪手段恶劣 社会危害深远

案件一:恶势力团伙借培训之名施暴

据最高人民法院通报,罪犯赵某(男,37岁)曾依托非法成立的所谓"成长教育基地",纠集多名团伙成员对未成年学员实施非法拘禁、虐待等手段形成控制,并长期对8名未成年女性(含3名幼女)实施强奸。其犯罪过程中逼迫被害人长期服用避孕药,导致多人身体严重受损。该案暴露出无资质教育机构监管缺失问题,相关行业治理亟待加强。

案件二:网络伪装身份连环侵害

罪犯王某某(男,42岁)通过社交媒体冒充导演、演员等身份,以招募演员为诱饵,胁迫9名未成年女性(含7名幼女及1名心智障碍少女)拍摄不雅影像并实施长期性侵,同时猥亵多名未成年人。最高人民法院指出,此类利用网络虚拟性实施犯罪的行为更具隐蔽性,亟需强化平台主体责任。

案件三:潜入学生群实施群体性侵害

曾因强奸罪获刑的累犯陈某某(男,34岁)通过伪装身份潜入20余个初中生社交群,以胁迫手段对4名未成年人实施强奸,其中包含轮奸及导致被害人自残等严重情节。司法机关认定其犯罪手段残忍、社会影响极坏,依法从重惩处。

司法机关:强化源头治理 构筑全链条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强调,三起案件集中反映了当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包括利用特殊身份施压、网络技术掩护作案以及团伙化犯罪趋势。

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司法机关提出多项治理建议:

强化行业监管:严格教育、培训机构准入机制,定期排查从业人员背景;

压实网络责任:社交平台需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系统,建立涉性侵关键词过滤及异常行为预警机制;

完善教育体系:家庭、学校应加强性教育与法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联动: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最高法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年均增长12.6%,此类犯罪仍呈高发态势。此次三案从严判决再次警示:我国司法机关将持续高压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协同构建"家庭-学校-网络-司法"多维防护体系,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