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理解社保严肃性,实现企业和劳动者多方共赢(2)

2025-08-11 14:45  环球时报

从社会层面来讲,大规模的欠缴社保会削弱社会保障体系的互助共济功能。社保制度的核心是"大数法则",通过广泛参保汇聚资金池,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支持。若企业逃避缴费责任,会影响养老金发放、医保报销等制度的可持续性,损害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同时,以不缴社保来压低成本,也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有人认为,如此刚性的社保新规可能加重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负担,这点其实不必多虑。随着近年来我国持续对社会保险缴纳比例及方式进行调整,出台了包括降低社保费率、延迟缴费时限等一系列减轻企业和个人社保负担的政策措施。人社部数据显示,自2020年首次实施社保降费政策以来,全国已累计减轻企业负担超1.8万亿元;今年5月,人社部门再次宣布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预计在2025至2026年度将为企业和个人再减负约4800亿元,相当于平均每个参保职工每年可少缴纳社保费约1200元。而按照行政机关要求补缴后,企业也可以就其按约定支付的社会保险费补偿款要求返还。这既维护了社会保险统筹制度,也切实保护公民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还能有效分散用人单位用工风险,实现各方共赢。

面对社保制度的进一步规范,企业与劳动者都需摒弃过往偏见,真正理解社保的福利性与严肃性。对企业而言,员工是支撑长远发展的核心资本,唯有从战略视角保障员工权益,依法按时足额缴纳社保,才能夯实团队凝聚力与竞争力的基石。对于吸纳大量灵活就业人员的平台企业,更应主动探索适配新就业形态的社保缴纳模式,在创新劳动关系治理的同时,切实履行法定责任与社会担当,这既是合规经营的底线,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对大多数劳动者来说,主动选择不缴、少缴或断缴社保,本质上是透支未来的保障、"以青春赌明天"的短视行为。社保所构建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网络,既是抵御人生风险的保险绳,也是终身稳定生活的长远投资。同时,劳动者也应增强权益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和正规渠道,守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推动社保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