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确认资金性质:投资须以"闲钱"为前提
所有理性投资行为,皆应建立在不影响基本生活之基础上。
若动用日常储蓄、应急资金,甚至通过借贷方式筹集资金购金,则已脱离投资范畴,实质等同于投机或赌博。
所谓"闲钱",系指即便资产价格大幅回调,亦不会对个人或家庭基本生活构成威胁之资金。
投资之本质,在于以余裕资金换取长期增值可能,而非以全部身家博取不确定之收益。
现实提示:即便在2023至2024年间购入黄金者获得一定收益,其回报多属"改善型"而非"变革型"。本金规模有限,即便收益率可观,亦难实现财务结构之根本转变。此正如昔日房地产黄金期,若无原始积累,纵有精准判断,亦难参与。
三、评估风险承受能力:能否承受价格下行之压力?
投资之成败,往往不取决于"买在何处",而在于"能否持守"。
投资者须自问:若金价自当前高位回调10%以上,是否能够保持冷静,不恐慌抛售?
若在相对高点买入,遭遇阶段性深度调整,能否做到"不割肉、不焦虑、持续持有"?
真正之长期持有者,非无视波动,而是具备与波动共存之心理韧性与财务韧性。
心理检验:回溯今年4月之回调行情,若彼时以830元/克买入,至今是否仍能坚定持有?若答案是否定,则表明尚未具备长期投资之心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