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牵头的"意愿联盟"电话会议上,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发难,命令欧洲必须停止买俄罗斯石油,语气咄咄逼人,现场气氛紧张得像要随时爆发。这还没完,特朗普紧跟着又下了第二道命令,让欧洲领导人给中国施加经济压力,理由竟是中国"在给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提供资金"。原本是讨论乌克兰安全保障的会议,一下子就变了味。
欧洲领导人表情各异,有的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皱着眉头一脸为难。像法国、德国这些老牌强国,嘴上说着"听令",可那股子不甘心早就写在脸上了。要说这两道命令,可不是特朗普一时冲动拍脑袋想出来的。就在几天前,北京刚见证了中俄蒙三国签下个能源大单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天然气管道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
这条管道厉害着呢,每年能输气 480 亿立方米,未来三十年里,俄罗斯每年要给中国送 500 亿立方米天然气,算下来每年的总交易额超过 270 亿美元。这明摆着就是能源上的深度绑定,更是中俄关系 "铁得很" 的证明。更关键的是,这条管道背后,用的是人民币和卢布来结算能源,这简直是直接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
美国这些年一直靠着美元在全球 "收割",日子过得顺风顺水,现在中俄带头 "不用美元",美元的根基都被动摇了,特朗普能坐得住才怪。他嘴上说是为了打击俄罗斯,实际上心里最怕的是美元地位被削弱,美国的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小,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于是乎,欧盟就成了被推到前面当棋子的角色。特朗普这算盘打得噼啪响,把欧洲当 "前锋",自己则躲在后面操控局势,坐收渔利。
欧洲这次是真的进退两难,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一边是美国的强硬施压和关税大棒,不听话就可能挨揍;另一边是对中国的出口依赖和能源需求,真闹翻了自己也吃不消。欧盟内部早就不是铁板一块了,有的国家盼着跟中国好好合作,互利共赢;有的还像跟屁虫似的死死跟着美国,生怕被抛弃。内部的利益分歧越来越大,简直是各吹各的调。
要说给中国施压,美欧这次倒是"分工明确"。美国继续打"科技牌",数字服务法、数字市场法、反补贴调查、加征关税轮番上阵,目标直指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数字经济这些领域。欧盟则在贸易、投资、能源等方面频频出手,既想和中国合作,又怕得罪美国,搞出一套"又防御又进攻"的新战略。
法国对中国的态度一度挺温和,强调要开放市场、加强投资合作,可在白兰地反倾销案、关税豁免这些事上,也不得不做点"姿态",生怕被美国当成"软柿子"捏。德国、意大利也一样,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欧洲媒体干脆把这叫做"屈辱世纪"的开始,Politico更是一针见血地说,欧盟已经丢了原本的影响力,冯德莱恩们对特朗普的妥协,就是"政治失败""道德投降"。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应对既稳健又强硬,丝毫不慌。九三阅兵结束后,外交部发言人就说了几个字 --"坚决反对"。简单有力,不用多说,态度明明白白。中国的信号很明确: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不会被外部压力动摇分毫。
你要搞科技遏制,我就加大自主创新,攻克 "卡脖子" 技术,走自己的路;你要加征关税,我就优化贸易结构、开拓更多市场,东边不亮西边亮;你要搞地缘施压,我就加强和俄罗斯、蒙古等周边国家的能源、安全合作,抱团取暖。中国从来都是讲实力、有底气的国家,不会因为几句威胁就乱了阵脚,想让我们低头,那是打错了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