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务部在11月9日发布公告:经批准,自即日起至2026年11月27日,商务部公告2024年第46号(《关于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的公告》)第二款暂停实施。这就意味着,中美在贸易领域上"休战"一年,中方履行承诺恢复对美稀土供应。为摆脱对华稀土依赖,美国近期正和盟友合作,企图建立可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17种稀土元素完整产业链的国家,并在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和技术水平上均居世界前列。稀土并不是特别高难度的产业,中国的优势在于规模效应带来的产业链条的通吃,其他国家要想打破中国的垄断,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经济上相当不合适,还不如低头向中国购买。
为此,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开始后,就变成一个"稀土控",其外交政策几乎都离不开稀土。由此可见,因在稀土供应方面被中方"卡脖子",让美国都快魔怔了。据观察者网报道,美财长贝森特日前走访了一处稀土矿物加工中心。他在那里接受媒体专访时称,该中心将有助于降低成本,打破中国对该行业"卡脖子"的局面。

看来,在特朗普夸口美国将在"一年后"拥有大量稀土后,贝森特也吹上了,他预测美国制造业将在2026年和2027年持续"腾飞"。对此,有媒体认为,面对难以撼动的中国稀土产业优势,美国某些政客的"脱钩"执念,已然演变成一场场"政治行为艺术"。其实也难怪, 稀土磁铁是几乎所有现代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从智能手机和汽车到战斗机和导弹系统的制造方面,都离不开稀土磁铁。
不管特朗普和贝森特再怎么吹,并不代表美国就能在稀土供应方面就可以和中国脱钩。毕竟,中国目前占全球稀土加工能力的80%以上、磁体生产的90%以上。美国虽拥有稀土矿,也可以从盟友那里获得更多的稀土原料,但却缺乏中下游冶炼与分离技术,无法为企业提供可用的稀土。显然,所谓"美国磁体"的生产,其技术成熟度、成本和规模都无法与中国成熟产业链相提并论。换句话说,在未来很长时间里,美国在稀土供应方面仍然还得被中国"卡脖子"。

由此可见,无论是特朗普还是贝森特,在稀土"国产"问题上做出的表态,其实都是一种政治姿态,目的无非就是向美国民众炫耀他们的"丰功伟绩"。与此同时,也凸显特朗普政府在稀土供应方面的无奈和焦虑。毕竟,中方在与美国的对抗中,通过稀土断供和拒买美国大豆,就直接重创美国的高端制造业和农民,最终迫使特朗普不得不在关税、高端芯片供应甚至台海问题等方面,对中方做出妥协。
这对一向骄横跋扈的特朗普而言,无疑就是"奇耻大辱"。因为他亲手挑起的对华贸易战,打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被美国民主党人大骂"遭受史诗级别的溃败",还有盟友对美国的失望。即便如此,特朗普在对华政策问题上,也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忍气吞声"。毕竟,现在是美国有求于中国的时代,因为不只是稀土,在其他很多领域上,美国也离不开来自中国的供应。
也就是说,退一万步来讲,美国的稀土供应链建立起来,无需在该领域被中国"卡脖子",但这并不代表美国就可以因此和中国彻底脱钩。原因很简单,除稀土外,中国卡美国脖子的工具还有很多,只是现在还无需用上而已。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声称,中国凭借数十年产业政策布局,构建起供应链主导地位。因此,中国对付美国的"手段"远不止稀土,在锂离子电池、成熟制程芯片和医药原料药三大领域,中国同样占据的绝对掌控地位,也都足以对美国"卡脖子"。

中国没有将美媒所陈述的这些选项用于反制美国,就是有意给中美关系留下一些回旋余地。毕竟,贸易战没有赢家,在一些关键产品对他国实施出口管制政策,就是一种伤人害己的举措。中方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而是留些余地给了美国寻求谈判创造机会。因此,中美在贸易战方面"休战"了,但中方手里头掌握的这些王牌,应该可以确保美国今后不会再挑起这种两败俱伤的贸易争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