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来看,半导体产业经历几次转移,美国依然保持着绝对领先的地位。但2000年之后,随着消费电子的兴起,中国大陆政府对半导体重视度提高,中国大陆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23年达到7.2%。
图表2:主要国家和地区半导体市场份额变化(%)
资料来源:ifind,WSTS、 Gartner、 Omdia、 SIA,平安证券
图表3:1985年以来全球前十半导体厂商排名变化
资料来源:ifind,TechInsights,IC Insights,平安证券
美对我频繁制裁,呈现短期内压制,长期加速国产替代的特征。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制裁是近年来中美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之一,其本质是技术霸权与国家安全焦虑的叠加,但其效果呈现"双刃剑"特征:短期内压制中国先进技术发展,长期却加速中国产业链自主化进程。我国政府持续出台系列政策并加大资金投入推动产业自主发展与创新,当前我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率正逐步提升,但在先进制程相关关键软件、设备、材料和零部件等领域仍存大量环节亟待国产化突破。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我国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单晶硅棒和衬底)的金额为118、45和4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3%、10%和10%,其中一些环节(如设备零件、晶圆衬底、前道制造设备等)对美国依存度仍较高,此次关税扰动下或提升这些环节的自主可控水平。
对美依存度趋势向下,我国半导体自主可控已有一定基础。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我国发起贸易摩擦和半导体制裁,已强化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能力,对美国产品的依存度逐年下降。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我国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产品的比例为4.4%,2023年已下降至2.4%,此次关税政策或进一步推动半导体自主可控。
图表4:2019年后中国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产品金额比重持续下降(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ifind,UN Comtrade,平安证券
近年来,中国半导体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资金投入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半导体行业发展与创新,一系列产业政策为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同时半导体产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发展需要依靠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了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际合作的深化,中国政府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该基金不仅对其进行了直接的资金支持,在产业生态的长期培育、关键技术的突破引导以及全球竞争力的塑造等战略意义方面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