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特朗普闹僵后,普京像变了个人,不排除核反制,泽连斯基紧急喊话谈判(2)

2025-07-22 17:08  郑州广播电视报

为什么乌方此时主动提议?背后有内外双重压力。从内部看,乌克兰刚完成政府改组,需要调整节奏推进关键事务;从外部看,美国施压明显--特朗普虽未正式执政,但其"50天达成协议"的说法已形成舆论氛围;加上美国新"武装乌克兰"计划虽提出,但武器到位需要时间,乌方需要通过谈判姿态争取缓冲空间。

不过,谈判前景并不乐观。前两轮在伊斯坦布尔的谈判虽有进展,主要集中在人道主义问题(如战俘交换、阵亡士兵遗体处理),但核心矛盾始终悬而未决。俄方坚持"无条件停火"不可行,乌方则要求"先停火,再谈其他",且拒绝承诺不加入北约。第三轮谈判若启动,可能在人道主义议题上继续推进,但要达成全面和平协议,双方立场差距依然巨大。

当前局势的另一面是冲突持续。俄国防部称控制顿涅茨克居民点,乌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同日通报"前线发生数十次战斗"--这说明即使谈判信号出现,战场上的博弈并未减弱。俄罗斯对加里宁格勒的强硬表态、美国对乌军援的推进、北约与俄的"武器竞赛",都在为这场冲突注入更多变量。

普京(资料图)

泽连斯基的"紧急喊话",某种程度上是乌克兰在复杂局势中的平衡术:既想争取谈判带来的停火可能,又不敢完全关闭军事支持的大门;既需要回应国内民众对和平的期待,又要避免被国际社会视为"拒绝谈判"。而普京的"变化",本质上是俄罗斯在应对外部压力时的策略调整--从过去的"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划红线",用更明确的威胁(如核手段)阻止可能的军事冒险。

这场冲突的未来走向,取决于多方博弈的结果:美国能否在50天内推动协议落地?北约对乌军援的实际效果如何?俄罗斯对"红线"的坚守是否会因外部压力松动?乌克兰能否在谈判与军事之间找到平衡?这些问题,或许在下一轮谈判中能找到部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俄乌局势的每一步变动,都将继续牵动全球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