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天津津南法院将迎来一场特殊的庭审--崔丽丽穿着两年前遭性侵时的同款套装走进法庭,这套衣服既是犯罪证据,更是她向职场性侵宣战的战袍。
作为全国首例获认定的性侵工伤案当事人,她向前雇主德科智控追索近200万元赔偿,这场诉讼或将改写中国职场性暴力维权史。
从强奸案到工伤认定的728天
2023年9月22日,德科智控销售总监崔丽丽在杭州商务宴请后被总经理王某性侵。
尽管王某最终获刑四年,但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公司不仅拒绝工伤认定,反以"旷工"为由解雇她。
直到2024年12月,津南区人社局突破性认定其创伤后应激障碍属于工伤,这份盖着红章的文件成为中国职场反性侵里程碑。
百万年薪背后的制度之殇
本案暴露出企业惊人的冷漠:年薪百万的高管尚且维权艰难,普通女性员工处境更堪忧。
德科智控在行政诉讼败诉后,仍拒付113万元劳动仲裁赔偿。更讽刺的是,加害者王某作为实控人,服刑期间仍通过傀儡股东操控公司对抗赔偿。
劳动法专家指出:"这反映出企业对《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11条的集体漠视。"
一套工装的双重象征
崔丽丽特意选择案发时的着装出庭,这个细节充满隐喻--那套衣服曾见证罪恶,如今将成为司法正义的载体。
她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书上,清晰标注着"长期噩梦""社交恐惧"等症状,而企业却质疑"心理伤害怎能算工伤"。
这种认知差距恰恰揭示了职场性侵维权最难突破的壁垒:看不见的伤疤往往不被承认。
当崔丽丽明日挺直脊背走进法庭,她背负的不仅是个人公道,更是千千万万沉默受害者的期待。
此案终审判决后,或将推动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明确将职场性暴力纳入工伤保险范畴。
毕竟,一个文明社会的进步尺度,往往就体现在它如何保护最弱势的维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