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基】
即使早就知道了这一事实,即使仍然身处长春,准备今早起来扈从主编,为本届人民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报道收个尾,即使酒确实没少喝,此时此刻笔者仍然毫无睡意。
感谢兄弟抓拍到的这个瞬间(其实当时是被那首AI作曲的《航母爱上电弹器》给雷到了)
很难形容这一刻的心情。2012年辽宁舰在大连造船厂举行入列典礼之后,笔者当时在新加坡的某家大排档和一个大连同学庆祝,抬头看到当地电视频道报道这条新闻时,我们也看到了那些年迈的当地华人--算起来他们这些第二代华人(甚至不能排除有些人是第一代)出生时,新加坡还没有独立--吃惊地抬起头的样子。
对于美英航母三天两头停在其樟宜军港、主要人口又是华裔的新加坡来说,"中国航母"这个新概念,即使不谈政治,只论带来的文化冲击就非常大--笔者一直认为,中国航母首次真正的外访就应该在新加坡
如果说这段回忆里还是戏谑成分居多,那么9月25日当天在宿舍里看新闻联播的时候,当笔者听到国歌奏响、看到辽宁舰身前码头上国旗飞扬的那一刻,即使是早有准备,即使只是一瞬间的情感决堤……"抱着头在键盘前哽咽",这是13年后的自己敲下这些字时,只能照实描述,却无法再次演绎的场景。
后来的很多年里,笔者曾在开往香炉礁的轻轨上看到初具模样的山东舰,也曾在江南造船厂的船坞旁看到刚刚搭建到机库甲板的福建舰,曾经因为山东舰的入列而"垂死病中惊坐起",也曾经为了福建舰的下水而直播庆祝四个小时。但老实说,随着年龄渐长,像辽宁舰入列时那样遭遇情感决堤的瞬间,哪怕是最近的六代机试飞和九三阅兵,也没有在笔者身上重现过(再往前的例子恐怕只有2011年1月11日2001号歼-20工程验证机首飞)。
"帝国梦醒春风至,黑丝起,鬓已霜"
现在想来,《攻坚》专题片里的"犹抱琵琶刺挠军迷"行为,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次"心灵疫苗";然而,饶是我们在弹射成功后不久就知道了相关情况,也在节目中多次确认过,乃至于还有22日下午央视军事在央视频APP和抖音上"偷跑"空警-600起降画面这种"无心预热",如此多重的心理准备,远比2012年辽宁舰入列前更完善的心理建设,仍然敌不过歼-35、歼-15T和空警-600的完整弹射画面,特别是电磁弹射远比预期中更为强大的加速能力带给我们的震撼。
别的不说,您要告诉我这起飞效果主要是靠涡桨-6家族自己的本事,伊夫琴科设计局在天之灵高低得喝两杯伏特加
但如果仅是技术层面的震撼,还不足以让我们这些中年人动容。当三型舰载机的身姿在航母上以一种"我就知道你们军迷想看什么"的姿态出现时,或三型机同框,或三架空警-600同框,或捕捉到歼-35机体表面隐身涂料反射出那道最为"拿人"的光芒,这些目不暇接的画面在我们的脑内反复叠加并自动与强敌航母对比之后,很快突破了大家对官宣报道的心理预期……只好一边找纸巾一边笑骂,"该死,还是被这帮人拿捏了"。
放在十年前,也许已经开始第N遍"帧察"细节了,但既然知道这次官宣是延时半年发布的,在很多细节信息如今很可能已经成为过时信息的当下,享受这精心准备的视觉盛宴就完事儿了
显而易见,从这一刻起,那些怀疑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是否实用的"人"会成为笑话,就像曾经鼓吹"辽宁舰(其实那时候还被称为"瓦良格")只能作训练舰使用"、"山东舰性能不合格需要返工"的那些"人"一样。只不过这一次的"回旋镖",一不小心扎到了福特级航母身上,笔者就很是期待未来几天能否出现"F-35C不图虚名避开电弹巧避电磁兼容风险,而歼-35强行匹配电弹测试凸显愚蠢长官意志"这类神文。
估计这个梗图这周会被反复引用、直到包浆
回头望去,率先实现海上电弹隐身战机,在中美之间只是一次龟兔赛跑式的意外胜利。而对于中国航母事业来说,未来修史时,跳过蒸汽弹射器这一步实现的"弯道超车",则是堪比引进"瓦良格"号并对其改修续建的里程碑事件。
从048工程启动至今,在中国航母事业前进的道路上,每次重大抉择的背后,从来不乏质疑声。在福建舰此次官宣重大节点之后(好像现在大家都不急着问何时官宣入列了),更多的中国人会更加坚信,"风里雨里航程壮丽、千里万里阳光在心里"。
但我现在仍然觉得这图像CG--比前两天那个8K视频里的运-20还像
相信在这个时刻,每个难以入睡的军迷心中的BGM都排不过来了,比如笔者现在就在循环播放《我的祖国》+《新的天地》,但心里还在想着刚才在出租车上与施佬以及远在外地的河马合唱的《人民海军向前进》,乃至于在酒店录制这期察话会的时候忍不住又跟施佬唱了一段《走向共和》的片尾曲……
眼前是明知无比真实却总觉得有点不真实的画面,沉浸在不同年代的歌曲里,难免怀疑自己到底算是"中登"还是"老登",不过还好,听到这一句时就释然了,看到这里的人,在这一刻的感觉都会是:我们自信,我们前行,看中华儿女走向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