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受阅方队中,一支全部由女民兵组成的民兵方队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英姿飒爽、步伐铿锵,成为阅兵场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这支队伍里,有一位来自江苏无锡的"00后"姑娘姜刘燕。
姜刘燕,2000年12月出生于无锡,2019年入伍,2021年退役,现是东南大学的一名准研究生。而在女儿高考前,父亲老姜从未想过,她有一天会像他年轻时那样,一身戎装。
老姜,全名姜献华,是梁溪公安分局吴桥警务工作站的接处警民警,曾在空军某部队服役15年。2006年,他从部队转业进入警营。
最早得知女儿有参军的梦想,是在2018年8月。那时,姜刘燕刚收到徐州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不久,突然有一天,她说,"爸爸,你明天有空带我去体检吗?"老姜这才知道,她瞒着家人,报名参军了。
刚听到消息时,老姜很意外,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姜刘燕喜欢画画、爱和孩子们打交道,应该会选择做老师。但后来仔细想想,也在意料之中--姜刘燕从小就很独立、有主见。从小学到高中,她学习上从未让家长操过心,生活上也独立。老姜犹记得,初中时期,当亲戚家和她同龄的孩子还需要家长每天接送的时候,姜刘燕已经独立乘公交车上学、放学了。在很多人生的重大节点上,都是她自己做的选择。比如,高考填报志愿、报名参军、考研。
姜刘燕生活照
老姜认为,女儿这样的性格,和她的成长环境有关系。老姜夫妇对孩子的教育模式属于"放养式"。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姜刘燕刚出生时,老姜在苏州服役,妻子在无锡上班,一家人分居两地;姜刘燕上学后,老姜回到无锡,先后在梁溪公安分局上马墩派出所、金星派出所做社区民警,社区工作事务繁杂,加班是家常便饭……每天披星戴月,更是无暇顾家。
姜刘燕高二那年,要到市区补物理课。尽管补习班离派出所不太远,但因工作太忙,实在抽不开身,老姜只是在孩子第一次去上课时,送她去认了一次路,之后,都是她独自来回。
在老姜看来,女儿身上有股韧劲儿,面对困难不怕输,也不甘于失败。第一次报名参军未能如愿后,她大二仍没有放弃,继续报名,这一次,她圆了当兵的梦。
姜刘燕服役期间,和父母合影
服役两年归来后,姜刘燕重回校园。老姜感觉女儿身上又多了一份坚毅。大三暑假,她仅回家休息了三四天,下定决心考研后,立即返校备考。经过一个暑期的奋战,她一次性通过了初试。
高强度训练期间还过了考研复试
今年2月,姜刘燕接到通知,让她去南京参加此次阅兵的选拔。这一消息让全家人非常兴奋。
老姜仍清晰地记得姜刘燕离家的日子,2月21日。此后的6个多月,老姜夫妇的心紧跟着女儿,时刻关注着她的消息和心理变化,并在心里默默计算着时间:选拔通过了,要离开南京去山东集训了,姜刘燕很期待;开始集训了,来自全国15个省份的"高手"云集,边训练边淘汰,姜刘燕感到"压力山大";到北京了,训练强度增大,不到三个月踢坏了两三双鞋……
别看在方队中,姜刘燕是英姿飒爽、目光坚毅的女民兵,在家里,她和很多"00后"一样,是喜欢跟妈妈撒娇、求贴贴、求抱抱的小女孩。训练期间,她偶尔也会在家庭微信群里发可怜巴巴的表情包。
每次收到女儿的消息,妈妈都会"秒懂",第一时间送上亲亲、抱抱,给足女儿情绪价值,而老姜则充当着"士气官"的角色,不断为她加油打气。
7月初,姜刘燕在家庭群里发了一张自己脚部的照片,两个脚后跟都磨破了皮、长出了茧子。这是老姜能够想象的,"我以前在部队的时候,站军姿、踢正步是训练中的基础项目。"老姜说,阅兵方队的训练比平时的训练更严格,那是精确到厘米级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老姜夫妇知道,很多时候,女儿只是在"求爸妈关心",第二天,又会"满血复活",精神抖擞投入训练。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女儿在训练期间,还抽空通过了研究生的复试。此外,她在训练之余,还不忘老姜的爱好,当在阅兵村的邮局看到新发行的纪念邮册时,会买来送给他留念。
这6个多月来,老姜每天工作一结束,就会立即打开微信,希望看到女儿的消息,了解她的训练进度;没有女儿消息的时候,他会在网上搜索民兵方队的新闻。
训练中的姜刘燕(箭头所指)
几天前,老姜通过新闻报道,看到女儿参加训练的画面,"黑了,精神气更足了",他看到了女儿成长与进步,感到非常骄傲。
"对于一名军人而言,能参加阅兵是无上荣光,更是一份极其宝贵的人生经历。"老姜说,即便是退役后,他每次在电视上看到阅兵仪式,仍会心潮澎湃。那整齐划一的队伍、齐刷刷的声音令他向往、羡慕。曾几何时,加入阅兵方队、步伐铿锵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是老姜做梦也不敢想的梦想。今年9月3日,这个梦想,女儿替他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