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闻:《冰雪辽宁舰》的创作亮点体现在哪里?
陈荣欣:传统的冰雕,一般都是建在坚实平整的地面上,或是冬季结冰封冻后的松花江面上,都是放在坚实稳固的基础上。但我们今年的冰雕是依托船身打造的,可以说是一个大突破。
另外在灯光的运用上,将冰雪和灯光结合更好,以前可能是一个作品用一个技术,这次可能是很多技术用在一个作品上,观众在欣赏时感官会有更丰富的体验。
九派新闻:《冰雪辽宁舰》建造用到了多少冰块?
陈荣欣:800立方米左右冰块,这些冰块取材自松花江。
【2】主创团队有150余人,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
九派新闻:介绍一下创作团队?
陈荣欣:主创团队由多个专业领域的150余名专家组成,涵盖了冰雕设计、硬件工程、采冰作业、冰层测量、船舶配载、电气工程、安全监督以及宣传推广等多个团队。
团队成员普遍年轻,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而核心设计团队的平均年龄35岁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采冰团队拥有参与南极救援的丰富经验,而冰层测量团队则曾为南极科考队提供过开路服务,他们利用声波雷达数控技术对特定点位进行测量,以确定冰层的厚度。
团队主要由本地专业人士构成,其中不少人已在该领域工作超过十年,还有些人是家里从事相关工作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成员。
九派新闻:每天工作多久?
陈荣欣:每人一天工作至少10个小时,基本从早上天没亮开始,干到天黑。天黑后还有下一个工种接替他们的工作做,比如白天干一些需要看线,看高度的,以及有一定施工危险性的,我们必须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开展工作。
晚上主要做一些后续储备工作,比如焊灯带、做电路板件等。
九派新闻:设计团队有没有参考网友们出的效果图或设计细节?
陈荣欣:有,比如现在整体船只灯光配的是冰蓝色。
船尾的部分也是,开始辽宁舰的整体设计像方盒子一样,但是网友希望有个起翘甲板,为了能实现网友的想法,我在这块专门焊了五六吨钢材。
《冰雪辽宁舰》施工中。 图/九派新闻记者 李恺
九派新闻:如何才能实现船身平衡?
陈荣欣:配载上,主要是考虑船头和船尾的重量,但仅靠这两个部位维持平衡也不行,不然容易把船撅折,中间也得压点。
九派新闻:有没有想过会引起这么大关注?
陈荣欣:没有想到网友会这么关注我们,其实看到大家的期待,我们压力也很大,这个压力主要来源于不想让网友们失望。
【3】《冰雪辽宁舰》系中国第一艘冰雪航母
九派新闻:辽宁舰算不算是你过往的作品里面难度最大的?
陈荣欣:难度最大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
因为我们要创新,如果说越做越简单,越做越轻松,说明我们做的东西没有挑战性。
九派新闻:希望通过《冰雪辽宁舰》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陈荣欣:辽宁舰作为我国第一艘下水的航母,对于国家的进步和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是中国海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网友对国防相关题材的高呼声,反映了强军强国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希望通过将辽宁舰实体化的复刻,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亲眼见到中国第一艘冰雪航母时,再次深刻感受到我们国家的进步和强大。
《冰雪辽宁舰》 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冰雪辽宁舰》最佳打卡点在哪里?
陈荣欣:船下最佳打卡点是甲板侧边,江面上也有个最佳打卡点,位于船正中间偏右45度处,这些地方都能够看到船的全貌。每当夜晚灯光亮起,是这座"冰雪航母"最佳观赏时间。
九派新闻:大风、大雪、太阳等天气会对它造成影响吗?
陈荣欣:其实,关于冰雕景观,我们有一个很浪漫的说法,冰雕是一种被塑造的艺术。
当冰雕师放下手中的工具,太阳和风依旧在雕刻,直到最后春归化水,所以天气本身就是冰雕艺术的延伸表达。
不过,我们还是会定期进行检查,因为还涉及一些力学结构的问题。
九派新闻:冰雕作品的生命周期结束后,怎么处理这些材料?
陈荣欣:冰的部分可以进行拆除,扔到松花江里,非冰结构我们会回收。现在所用的驳船,原本是一个大平板拉货的,明年继续投入它的生命周期。
九派新闻:冰雕化掉会不会心疼?
陈荣欣:能通过我们的双手制作出某一具体的冰雕作品,给一代人留下一个记忆,那是值得的。
因为我们的记忆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直到今天,国家进步也好,城市印象也好,它都是通过记忆印在我们一代代的脑子里。
我们也希望通过每年不同的冰雕作品让大家看到哈尔滨、喜欢哈尔滨,并来到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