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担忧成真?27国“下战书” 王毅专机直飞俄罗斯

2025-04-11 13:15  头条

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不久之前,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在内的27个国家的领导人与政府首脑一同聚集在巴黎,举办了支持乌克兰的"志愿者联盟"峰会。

此次峰会把对乌军事援助以及停火后向乌克兰派遣军队等敏感议题列入了讨论范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参与到了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志愿者联盟"自当年2月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三次峰会,其规模和规格都是最高的。不过,作为国际事务里的重要角色,美国并没有派遣代表参加这次峰会,白宫高官甚至对英国和法国极力推动的战后向乌克兰派兵计划进行了嘲笑,称其"不过是走个过场"。

于此次峰会期间,马克龙称,欧洲的武装力量极有可能出现在乌克兰,会依据最终的和平协定采取相应举措。由法国牵头组建的"志愿者联盟",旨在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其计划联合派遣一支实力强劲、装备精良的部队开赴乌克兰。然而,马克龙也着重指出,这支部队并非"维和部队",不会被部署到前线,也不会为乌克兰参战,仅仅是一支纯粹的"保障部队",目的在于为乌克兰提供军事训练、医疗、后勤等方面的保障。但俄罗斯方面对此反应激烈,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批评这是打着维和任务的旗号,实际上是在谋划对乌克兰的军事干涉,这种干涉极有可能致使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

事实上,对于向乌克兰派遣军队这一方案,并非参与"志愿者联盟"的所有国家都持支持态度。意大利外交部长塔亚尼清晰表态,除非是作为联合国部队的一部分,否则意大利不会派遣军队执行任务。克罗地亚总统米拉诺维奇同样声称,克罗地亚不会参与任何形式的向乌克兰派兵行动,原因是行动的基本前提,也就是各方都认可的和平协议尚未达成。

从各方面的态度能够清晰察觉,这次"志愿者联盟"峰会尽管有着宏大的抱负,然而内部存在诸多矛盾,外部还遭遇俄罗斯的坚决反对,其派兵计划的推行必然会困难不断。美国的缺席与奚落,更是让欧洲的这一举措显得颇为孤立无助。当欧洲正为乌克兰问题忙得不可开交之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3月31日到4月2日对俄罗斯展开了正式访问。

马克龙(资料图)

澎湃新闻消息显示,应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之邀,王毅外长展开此次访问,目的是和俄方共同推动落实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围绕下阶段中俄关系的发展以及双方都关注的国际与地区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访问期间,王毅外长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外长拉夫罗夫。

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大环境中,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维持着紧密的高层往来。此次王毅外长前往俄罗斯访问,延续了中俄长久以来的良好关系,为两国接下来的合作与交流筑牢了根基。中俄两国在众多领域的合作成效显著,就拿经贸合作来说,近些年双边贸易额持续稳定上升,到2024年贸易额达到了2448亿美元。俄罗斯充裕的能源资源持续供应给中国,满足了中国的部分能源需求;而中国的高品质商品和先进技术也对俄罗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达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在航天、核能、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双方的合作项目也在有序推进,持续为两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在国际事务里,中俄两国一直坚守"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准则,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促进多边主义的发展,为构建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添砖加瓦。当面对国际舆论场上的部分不实言论与无端指责时,中俄两方彼此支持,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与国际形象。

马克龙(资料图)

在重回欧洲举办的"志愿者联盟"峰会上,欧洲各国尝试在乌克兰问题上彰显自身影响力,然而却陷入内部分歧与外部压力并存的双重困局。美国的态度模棱两可,特朗普上台后针对俄乌冲突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令欧洲国家心生不安。此前特朗普曾流露改善美俄关系的意愿,还对乌克兰的矿产资源表现出强烈兴趣,这让欧洲国家忧虑美国会在俄乌问题上舍弃欧洲,单独与俄罗斯达成某种协议。

从美国《纽约时报》于3月29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能够看出一些迹象。此项调查表明,美国政府对俄乌冲突的介入程度远远超出了外界的预想,美国的军事和情报官员深度参与到乌克兰的作战行动之中,甚至对袭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予以批准。这意味着美国在俄乌冲突里扮演的角色比表面呈现的更为复杂,其背后隐藏的战略意图值得深入思考。欧洲国家一方面期望依靠"志愿者联盟"来确保自身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忧虑过度刺激俄罗斯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