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值得琢磨的是李显龙说的一句话--中国是"地理上客观存在"的大国。这话听着简单,其实是说给西方人听的。很多西方国家因为离中国远,又缺乏实际接触,总觉得中国是个"遥远的符号",制定对华政策时也容易带着偏见。李显龙就是想让这些西方人明白,对亚洲国家来说,中国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每天都要打交道的邻居和伙伴,忽视这个现实,只会把路走窄。
李显龙现在有这样的看法,和中美这轮交手后的局势也分不开。之前有些国家跟着美国喊"脱钩断链",想搞排他性的小圈子,结果呢?中国该开放还是开放,2024年以来释放的经济活力,让新加坡这些亚洲国家都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合作机遇。李显龙自己就多次说过,他对中国经济的韧性有信心,相信中国能持续向好发展。毕竟亚洲过去几十年能快速发展,靠的就是中国这些主要经济体的拉动,还有各国坚持的开放包容理念,谁也不想因为某些国家的对抗思维,把这份发展成果给毁了。
而且新加坡的立场也很明确,就是不选边站。作为一个奉行多元外交的小国,新加坡很清楚,跟中美任何一方闹僵都没好处--它既需要和美国保持合作,也离不开中国这个大市场。所以李显龙一直呼吁,亚洲应该保持开放的环境,让小国能有自己的回旋空间和自主权,而不是被分成不同的势力范围,逼着大家选"唯一的大哥"。这种想法,其实也是很多亚洲国家的心声。

现在再看新中关系,就能更明白李显龙这番话的分量。今年是中新建交35周年,之前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访华,后来中方高层也去了新加坡,双方还签了不少合作协议,关系一直在强化。更关键的是,新加坡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也很清晰,黄循财明确说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决反对"台独",这种态度也给其他国家做了个好榜样。
说到底,李显龙这次的表态,不只是他个人看法的升级,更反映了亚洲的真实民意--对抗没有出路,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对特朗普那些还想在亚太挑事、逼各国选边站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他们想看到的"亚洲围堵中国"的场景,压根就不会出现。毕竟对大多数亚洲国家来说,实实在在的利益,永远比虚无缥缈的"阵营对抗"重要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