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内部已达成共识,德外长这次很狂,妄称是垃圾产品,冯德莱恩火速访华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2025年7月,G7财长会与欧盟动态引发关注--德外长称中国部分产品为"垃圾产品",冯德莱恩即将访华,背后有何深意?
先看最近的两则消息。7月中旬,G7财长借G20会议间隙单独开会,德国副总理兼财长公开放话,G7要"研究对垃圾产品采取更有力行动",几乎同一时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访华,时间定在7月24日,中方将以高规格接待。一边是负面舆论施压,一边是高层互动,这两件事看似矛盾,实则暴露了欧盟在中欧关系中的复杂心态。
冯德莱恩(资料图)
G7口中的"垃圾产品"从何而来?得先理清楚他们的逻辑。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攀升,这让部分欧美国家坐不住了。他们拿不出中国产品"过剩"的实证,却反复用"市场扭曲""政府补贴"当借口。就像德国财长说的,G7现在不仅盯着产品本身,还开始讨论"原材料和稀有矿产依赖"问题,声称这种依赖让供应链变脆弱。
但明眼人都知道,欧盟自己这些年没少在新能源领域砸钱,比中国同期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多出一大截。自己大把撒钱补贴产业,转头就说别人"不公平",这算盘打得够响。
更关键的是,G7的指责藏着战略焦虑。这种双重标准,本质是怕中国产业竞争力太强,抢了自己的市场份额。这些年,中国靠技术创新、完整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把新能源产品性价比越做越高,确实动了某些国家的"奶酪"。但他们不想着提升自己,反而拉帮结派搞标签化攻击,把精力花在给别人"扣帽子"上,这种做法既不体面,也解决不了自身问题。
德外长这时候跳出来喊"垃圾产品",更像是给G7的"集体行动"打配合。有分析指出,德国作为欧盟经济火车头,最近日子不好过。美国关税大棒悬在头顶,8月1日起可能对欧盟输美产品加征30%关税,德国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首当其冲。这时候拿中国产品说事,多少有点"转移矛盾"的意思--既想讨好美国,让其在关税问题上松松口,又想借"共同立场"拉拢其他欧盟国家,稳住自己在欧盟内部的话语权。但这种"借刀杀人"的套路,真能奏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