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保洁顺走40克黄金被抓

2025-11-24 10:55  头条

一名济南酒店保洁员因将客人遗落的一枚39.5克黄金吊坠藏匿在家中被查获,公安机关已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

事情发生在11月4日傍晚。刘先生离开济南后才发现脖子上那枚一直戴着的金色吊坠不见了,赶紧从外地给解放路派出所打电话报案。他说那吊坠差不多有39.5克,估价在三万元左右,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没啥别的要求,就想着把东西要回来。派出所接报后走得快,把这事定成财物遗失来查,立刻联系酒店调监控、固定证据。

民警到酒店先把监控一帧一帧往回看。录像里很直白:刘先生入住时脖子上有吊坠,退房走的时候就没戴了。这个时间点的对照成了破案的关键。画面还能看到好几个人先后进了那间房:保洁的、检查房间的,还有可能修东西的工作人员。民警把每个人的出入时间、停留时长列成表,逐一核对,想找到异常。

被问到那枚吊坠时,酒店员工先是一口否认,大家口径差不多,说没见过也没拿过。整件事一度卡在那里,警方就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反复回放监控,盯着每一帧的动作。一般保洁打扫一间房常常不到一小时,通常四十分钟左右就差不多了。可是有一位姓孙的女保洁在那间房停留的时间明显长了--超过一个小时,这就让人怀疑起来。

民警把孙某叫来单独询问。她一开始解释自己年纪大、动作慢,说话有点迟钝,花时间多是常情。派出所的人没急着定罪,把她进房前后的动作、手里拿的工具、清理的部位、检查时的姿势都一点点核对。问了又问,单靠派出所的讯问效果有限,后来在上级支持下,派出所和刑警支队联合组成了审讯小组,对她进行更系统的询问。

那不是简单的"你见没见过"的问话。审讯小组先按程序讲清法律后果,再把监控里的时间线、进出记录、现场痕迹慢慢摆到她面前,让她自己对照。开始孙某还坚持自己的说法,但她回答里面矛盾的地方越来越多。问了一个多小时后,她的防线慢慢垮了,最终承认:那天打扫床头缝隙时,发现了吊坠,心里一时念头起手就拿了,回家后放在地下室里,还上了锁。

她说的时间、地点、摆放方式,和监控里看到的细节对得上。民警根据她的供述去她家里核查,果然在她说的地下室找到了那枚吊坠,外包装和藏放方式也跟她说的相符。证据就形成了三个环节:视频记录、讯问笔录和现场查获的实物。按照法律程序,公安机关对孙某采取了强制措施,案件进入进一步办理阶段。

说清楚一些背景细节会更明白。刘先生是前一天入住的,离店后就走了,没有在酒店等着核查,这给追回东西带来时间压力。报警是在11月4日傍晚,解放路派出所作为城区派出所反应很快,把案子列为优先查处,马上对接酒店调监控固定证据。酒店方面配合提供了监控,但员工管理上显得松散,保洁记录、交接登记没有把每次清理时长、人员签字等做得很细,这让初期排查时麻烦多了。

监控里还能看到,刘先生离店时并没有把贵重物品放进保险箱,一直戴着吊坠走。退房后保洁按常规开始打扫,画面里有保洁员反复清理床铺、床头柜、床头缝隙这些位置。一般这些部位会快速扫过,通常不会花太多时间,但这次孙某在床头那一带停留得特别久,这是民警把疑点缩小到个人的重要线索。

办案过程中,警方重点核对了几件事:监控有没有明确的拿取动作;房间进出人员的通告和交接记录有没有;相关保洁员当日行程有没有异常。把这些点逐一核查之后,调查方向慢慢清晰起来。警方对刘先生保持联系,通报调查进展,确认物品找回后让他核对。对酒店管理层,警方也提出了改进建议,要加强对一线员工的管理,完善清洁交接和签到流程,避免类似事再发生。

关于孙某的个人情况,审讯笔录里写着她对法制教育有反应,供述里带着悔意。悔不代表能改变事实,公安机关会按法律程序处理。涉案物品目前已经作为证物收存,等待后续程序的核验。案件接下来的步骤包括继续收集固定相关物证、书证、口供,并按程序向上级移送处理。警方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程序推进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