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的困境远不止水产领域。中国旅行社的数据显示,11月21日的赴日旅游团已全部取消,咨询量直接归零,曾经火爆的赴日游市场仿佛被瞬间抽干。汽车产业的日子更不好过,日产被迫出售总部大楼,丰田利润大幅下滑,那些曾坚信"中国人总会买日本车"的民众,如今不得不面对产业衰落的现实。原本计划在2025年推进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现在连政治基础都已消失,三国产业互补的可能被彻底打乱。
印度则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去年印度水产品出口总额达74亿美元,其中虾类贡献四成价值,如今正摩拳擦掌准备填补日本留下的市场空白。对印度出口商来说,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此前特朗普政府对印度海鲜加征50%关税,导致10月印度对美水产品出口同比下降近9%,中国市场的潜在需求恰好能缓解他们的压力。不过印度想要接稳这单生意并不容易,其水产品的冷链运输、质量标准都需符合中方要求,能否抓住机遇还要看自身硬实力。

这场风波的本质,是中国对核心利益的坚决捍卫。台湾问题不是外交筹码,而是不容触碰的红线,高市早苗的言论已经越过了底线。中方的反制精准且系统,从水产品到旅游业,从贸易合作到区域机制,每一步都打在日本的痛点上。这不仅是对日本的警告,更是给频繁在台海挑事的西方阵营立规矩--挑衅中国核心利益,必然要付出代价。
高市早苗用整个日本的外交信用和经济未来,赌自己的政治前途,这笔买卖显然亏大了。而印度能否成为真正的赢家,还要看其自身能力。但有一点已经明确,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从不手软,任何试图玩火的人,最终都只会引火烧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