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担心的事发生了 18岁女儿受牵连

2025-10-21 13:24  头条

5.2亿债务刚曝光48小时,19岁女孩社交账号被攻陷,有人留言让她卖身替父还钱。

李嫣在瑞士山里画画,国内手机不停跳出转账二维码。

她没回,截图固定证据,交给律师。

律师数了数,同一晚新增七千条骂声,核心意思一样:你爸欠的钱,你赖不掉。

法律规定得明明白白,父债子还的前提是继承遗产,或者签字担保。

李嫣两条都不占,可键盘不在乎,只想找情绪出口。

她干脆起诉,第一批被告十二个账号,五个已经登报道歉,另外七个还在排队。

李亚鹏那边,执行网页面停在5.2亿,半年没更新。

知情人透露,他正和债主谈分期,用云南那块还没盖好的小镇抵一部分,现金再凑一部分。

谈得慢,利息在滚,数字看着就沉。

王菲把信托改了,加了一条:若女儿遭遇网暴,基金立刻拨出专款请律师、做心理干预。

钱不一定用得上,态度先摆出来。

母亲护崽,向来直接。

有人算过账,李嫣一幅水彩在义卖里拍到五万人民币,买家是校友家长。

真拿去抵债,杯水车薪,却足够支付第一轮诉讼费。

她选择捐给公益,等于告诉外界:我的钱,只帮我想帮的人。

网暴者的心理不难猜:骂明星安全,骂星二代更安全,对方不会回骂,还能收获同温点赞。

平台算法又偏爱极端留言,一条脏话的曝光往往盖过十条解释。

李嫣团队用区块链存证,就是掐住这点,让截图删不掉,责任跑不了。

瑞士学校发声明,只有一句重点:学生隐私受当地法律严格保护,教师不会向任何媒体透露成绩与行踪。

翻译过来:别再蹲校门,拍不到东西。

同样19岁,普通孩子还在向家里伸手,李嫣已经学会签律师函。

差距不是钱,是提前被推进成人世界。

她Instagram最后一条更新,是一幅未完成的风景,配了三个单词:stillpainting。

留言里有人回:still attacking。

她没删,也没回,继续画。

律师说,胜诉容易,拿到赔偿难,多数账号背后是空壳公司。

可还是要告,告的是记录,以后有人再敢张口就来,先想想上一位赔了几万。

这就是法律的意义:让下一次冲动贵一点。

李亚鹏年轻时演过令狐冲,潇洒还债,现实里却被5.2亿摁住。

他公开说过:欠的钱不会躲。

听众已经疲劳,只想看结果。

结果不到来,女儿就先成靶子。

父母离婚,债务没离,舆论更没离,这就是名人小孩的宿命。

有人建议李嫣关社交账号,眼不见为净。

她没采纳,反而把画廊账号做成公开,定期上传新作。

越躲越显得心虚,越坦荡越让攻击失去支点。

这份策略,像极她妈二十年前面对狗仔的冷脸。

接下来还有二审,还有利息,还有新的骂声。

李嫣得一边上课,一边看律师文件。

19岁本该愁作业、愁恋爱,她愁的是热搜。

人生顺序被彻底打乱,能倚仗的只有法律和母亲筑好的墙。

看客散去后,真正的问题留给我们:下一次见到父债子还的言论,是顺手点赞,还是划过去继续骂?

情绪一点就燃,可烧的是真人。

法律已经站在她那边,键盘什么时候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