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在脑机技术方面正迎头赶上美国,与多家美国公司展开竞争

2025-07-21 12: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今年3月,北京新闻广播拍摄了一组画面,有五名患者成为一项临床试验的对象,植入了如硬币大小的芯片"北脑一号"(Beinao-1),这是一种无线脑机接口(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

其中一名67岁的女性患者,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又称渐冻症、卢伽雷氏症,无法说话的她通过这项技术,将"我想吃饭"这一想法以汉字的形式呈现在了电脑屏幕上。负责这项试验的首席科学家罗敏敏,同时也是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CIBR)所长,他表示,市场对BCI技术的需求"非常强烈",潜在患者的请求令其应接不暇。

"病人说感觉太棒了,就像他们能够重新掌控(自己的)肌肉一样,"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罗敏敏表示,这项技术在解码患者大脑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文本语音或机器运动方面显示出了"高准确性",他的团队计划在下一年加速人体试验,将芯片植入于50至100名患者。

"这项技术由美国科学家主导,但专家表示,中国正在迅速赶超。"当地时间7月20日,CNN将今年5月采访整理发出,并援引美国乔治城大学神经科学教授马克西米利安·里森胡贝尔(Maximilian Riesenhuber)指出,尽管中国在脑机技术方面起步晚于美国,但已取得了进展,并正同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等公司展开竞争。

"中国显然展现了不仅能赶上,还能具有竞争力,并且现在实际上在某些领域开始引领该领域,"里森胡贝尔说:"令人兴奋的是,(中美)两国都在开展大量研究活动,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脑机接口的潜力。"

"北脑一号"如硬币一般大小 CNN

相比美国,中国"另辟蹊径"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是由北京市政府和当地多所大学于2018年共同创立,彼时正值马斯克在美国旧金山创立Neuralink大约两年之后。

2023 年,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孵化了一家名为NeuCyber NeuroTech的私营公司,专注于开发"北脑一号"等脑科技产品。对于所有脑机接口研究人员来说,必须关注的一点是平衡风险和有效性。

里森胡贝尔表示,大多数美国公司采用的是更具"侵入性"的方法,将芯片植入硬脑膜(覆盖并保护大脑和脊髓的外层组织),以便更好地捕捉信号,但这些方法需要更高风险的手术。"有趣的是,NeuCyber NeuroTech显然能够在硬脑膜外获取足够的信息,从而解码特定单词。"他说道。

今年3月,随着针对渐冻症患者的一项测试开始,标志着"北脑一号"的第三次人体试验启动。研发方在新闻稿中表示,这些试验是"全球首批半侵入式无线脑机接口人体植入"。截至5月,该项目又新增两例临床试验,已累计完成五例。

"她是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她无法表达出来,"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生活仅十年的罗敏敏透露,试验中那名60多岁的渐冻症女性患者,多年来一直深受困扰,但植入"北脑一号"后,她现在可以通过系统相当准确地说出简单的句子。

今年5月,罗敏敏接受CNN采访 CNN

起步虽晚,但中国"雄心勃勃"

市场研究公司Precedenc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去年脑机接口技术市场规模约为26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增至124亿美元。

CNN指出,然而,对中美两国而言,这项技术的意义远不止金钱那么简单。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成为科技和经济强国,而这一雄心壮志竟引发了美国的所谓"担忧",甚至导致中美在科技领域争端不断,尤其是在半导体行业。

同时,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的科技突破常常被拿来比较。比如,在人工智能(AI)等多项前沿科技领域,中国迅猛的发展态势就一直让美国深感不安。

而脑机接口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几十年后,奥巴马政府于2013年启动了"脑计划"(Brain Initiative)。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数据,该计划迄今为止已投资超过30亿美元,资助了上千个神经科学技术项目。

总部位于纽约的Synchron公司于2021年7月率先开展人体试验。三年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疗中心研发的新型脑机接口系统,成功将一名渐冻症患者的脑电信号转化为语音,准确率达97%--校方声明称这是同类系统中精准度最高的。同年,马斯克的公司也完成首例人体试验,受试者通过脑部植入物实现了对电脑鼠标的控制。

中国在脑机技术方面虽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但发展迅速。据科技部信息显示,2014年,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开展脑科学国家项目的想法,旨在追赶美国和欧洲的类似努力。两年后,脑科学就被列入了国家的五年规划中。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 微信公众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里森胡贝尔和乔治城大学的其他研究人员于2024年发表了关于中国脑机接口发展的研究报告,并指出中国研究人员的努力"在复杂性上可与美国和英国相当"。

该报告指出:"我们发现,中国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与其他科技发达国家的成果相当,并且正在努力克服障碍,以提升保真度、吞吐量并扩大应用范围。中国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虽然历史上落后于非侵入式研究,但已加快步伐,并正在接近全球先进水平。"

在中美两国都有工作经验的的罗敏敏表示,美国在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但他补充称,比较"北脑一号"和Neuralink的产品,就像比较"苹果和橘子"一样。

这是因为,这两个系统不仅在植入位置上有所不同,而且在记录的脑信号类型以及数据传输方式上也存在差异,中国芯片记录的脑区范围更广,但每个神经元的精度较低。

"总而言之,我不认为这两款产品之间存在竞争或排他关系,"罗敏敏补充说:"目前尚无定论,我们还不知道哪种方案最终能更好地造福患者。"

另据解放日报消息,最近,上海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突破。10例受试者的大脑植入电极后,经过短时间训练,通过解码其大脑神经电活动,与脑部电极相连的电脑就会实时显示出他们想说的中文语句。这一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科研成果,将为渐冻症、脑卒中等失语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