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立冬大雪封门,下午立冬单衣过冬”,今年立冬在哪儿

2025-10-28 13:18  头条

2025年10月27日,距离立冬不足两周,朋友圈已经被"上午立冬大雪封门,下午立冬单衣过冬"的谚语刷了屏。北方朋友翻出羽绒服跃跃欲试,南方网友还在纠结要不要收短袖,大家都在猜:今年立冬到底在上午还是下午?会不会真像老话所说,交节时间直接定了整个冬天的冷暖?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不仅是季节的分界,更藏着古人总结的气候密码。今年的立冬时间早已明确,只是这背后的冷暖规律,可没谚语说得那么简单。

一、精准到分!2025立冬时间正式揭晓

立冬不是模糊的"某天",而是精确到分钟的节气交节时刻,2025年的具体时间已经权威确认。

根据天文测算,2025年立冬将在11月7日星期五到来,交节时刻为当天上午9时23分。从节气定义来看,"立"是建始之意,"冬"为终了,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日照时间持续缩短,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标志着冬季正式拉开序幕 。按照民间谚语的划分,上午交节就属于"上午立冬"的范畴,这让不少北方朋友开始担心"大雪封门"的寒冷,南方网友也好奇会不会打破"小阳春"的温暖。但古人的谚语是经验总结,并非科学定论,今年冬天冷不冷,还得看多重因素的叠加。

二、谚语藏智慧:为啥会有"上午冷下午暖"的说法?

这句流传已久的谚语,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古人对气候规律的朴素观察,背后藏着生活智慧与地域差异。

古人没有精准的气象预报,只能通过节气交节时间与后续气候的关联总结规律。上午是一天中阳气渐升的时段,古人认为,立冬在上午交节,意味着"冬气"与阳气相遇,阴寒更盛,冬季就会来得早、寒意足;下午阳气渐衰,冬气此时入驻,阴阳相对平衡,寒冷就会来得缓和些。这种说法在北方更为盛行,因为北方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明显,节气交节前后的气温波动更剧烈,容易出现"大雪封门"的景象。而南方本身冬季偏暖,即使是上午立冬,初期也可能延续"十月小阳春"的温暖,很难真的"冻死老牛",谚语的适用性会打折扣。本质上,这是古人根据地域气候特点总结的生活经验,方便记忆和预判,却不能作为绝对的冷暖依据。

三、冷暖真相:立冬时间说了不算,这些因素才关键

抛开谚语的浪漫化表达,真正决定冬季冷暖的,是大气环流、冷空气活动等科学因素,交节时间只是其中一个微弱参考。

地表"积热"会缓冲初冬的寒意。经过夏秋两季的积累,地表还储存着一定热量,即使立冬在上午,初期也不会立刻变得严寒,真正的寒冷往往要等到冬至之后,这也是"初冬不冷"的普遍规律 。冷空气的活跃度才是核心变量,2025年入冬后,北极涡旋的位置、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强度,会直接影响我国的降温幅度。如果冷空气频繁南下,即使是下午立冬,北方也可能出现大雪纷飞,南方的"小阳春"也会提前结束;若冷空气势力较弱,即便上午立冬,冬季也可能偏暖。地域差异同样不可忽视,东北、西北在立冬前就可能出现大雪,而华南地区还能看到花草繁茂,"单衣过冬"在南方部分地区并非夸张,北方则无论何时立冬,羽绒服都是冬季标配 。

立冬是季节的仪式感,谚语是古人的生活智慧,但真正的冷暖从不由单一因素决定。2025年上午9时23分的立冬,只是给冬季画下了正式的起点,至于整个冬天是"冻成狗"还是"暖烘烘",还得看冷空气的"脾气"和地域差异。

对我们来说,不必纠结谚语的预判,不如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顺应季节变化调整生活节奏。立冬也是"补冬"的好时节,北方吃饺子、南方酿黄酒,犒劳忙碌一年的自己,同时为抵御寒冬储备能量 。季节更替是自然的规律,无论冷暖,都有专属的冬日乐趣,用心感受就能发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