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速智慧养老院建设,数字化管理盘活存量物业

2025-02-25 14:59  观察者网

2月6日,上海市民政局发布《上海市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养老机构住养服务品质、医养结合水平、敬老爱老氛围、专业科技含量和安全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努力打造人民城市机构养老新范式。

根据行动方案,上海将重点围绕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密切相关的"医、护、食、住、心、安"六件事,在全市范围开展养老机构品质提升"八项行动",分别为医养结合促进行动、照护升级行动、暖屋焕新行动、暖胃"食"光行动、暖心陪伴行动、安全无忧行动、智慧赋能行动以及品牌闪亮行动。

事实上,上海已有养老机构做出尝试,采用"15分钟养老服务圈"新模式,将传统住宅社区中的存量商业用房进行适老化改造,让养老院在满足设施设备要求、集中运营和数字化使用的同时,让高龄老人能在不脱离原生活环境的条件下,从身体上和心理上都能实现养老生活要求。

盘活存量物业,把养老院建在成熟社区

89岁的陈榴芬居住在上海田林新村的向阳院养老院已经有7年的时间,不同于不少养老院需要居住在公寓或者疗养院等距离较远的地区,她居住的这家养老院就在社区当中,从外观看和周围居民楼并无差异。

但实际上,楼栋内部则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并进行了数字化升级,陈榴芬和其他居住在其中的老人每天可以通过养老院的数字化系统进行点餐、护理服务,系统则会根据老人自身的身体状况,自动规避不适合她的生活选项。

上海向阳院从2017年开始,就通过对成熟居住社区中的存量建筑进行适老化改造,将养老院建设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当中,解决了长期以来老人不希望搬离熟悉环境,又需要专业化护理需求之间的矛盾。

同时,向阳院对传统养老院模式进行数字化升级系统,采用智慧管理系统为养老服务提供协助,提高养老院运营效率。

"田林新村养老院的建筑,原本是一家在老社区当中的经济型酒店。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酒店生意并不好,但建筑本身又满足养老院的形态,所以8年前我们就将它承租下来,进行养老院改造。"上海向阳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汤钧介绍,目前田林新村共计148个床位,已经全部入住。

除此之外,向阳院在上海静安区的项目也同样投入运营。这一原本作为工业厂房的建筑空间,在进行改造后,成为一家设有150张床位的养老院,在满足养老需求的同时,也让存量建筑具有新的活力。

之所以选择成熟社区,就是考虑到老人更愿意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区当中,同时养老院配备的专业护理服务,也可以给社区内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而不论院内老人的照护、或是周边社区老人的上门护理,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智慧管理系统操作,一方面可以提供更精准的照护,避免人为失误,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养老院的内部管理运营效率进行提升,提高管理管理运营效率。

这一成熟社区中存量建筑+养老院适老化改造+数字化管理模式,让向阳院具备社区嵌入、居家辐射、数字化赋能特征,可以逐步实项目复制,也是行动方案中要求深化"养老院+互联网医院"服务的具像化呈现。

数字化加持养老产业已是趋势

事实上,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2016年的数据显示,上海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沪籍人口比重达30.2%,高效解决养老照护需求的问题迫在眉睫,也成为引发社会面关注的重要议题。

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快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化应用,智慧养老服务蓬勃兴起,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早在2023年上海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就提出要求,实现"到2025年,全市家庭照护床位新增服务对象8000人"目标,通过"智慧平台+轻资产输出"的养老院模式,会进一步向上海各街道进行延伸。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智慧养老服务面临服务碎片化、技术应用适老化不足、专业人才短缺、政策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因此需要不断推进智慧化养老升级、形成智慧养老服务人才集聚效应,并且需要强化智慧养老服务的政策引导与监管机制。尤其是对于养老智慧平台,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止老年人个人信息泄露或滥用。

对此,汤钧表示,向阳院的智慧管理系统已通过上海市民政局智慧养老院验收,并被上海市经信委列为首批"城市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示范场景,可以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具备精准照护、安全守护、高效运营等功能。

"将数字化系统和养老产业结合,是产业发展的需求趋势。"克而瑞漾美康养总经理王秀玲表示,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养老院管理效率,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并且可以提供更科学化的护理管理。

"特别将市区存量物业进行养老改造后,和数字化系统结合,存在明显的区位优势:"通过数字化系统提升存量建筑内部功能使用率,对于老人的日常护理更为高效,护理人员也可以得以复用,从社会层面可以更好实现医养融合,并达到盘活存量物业,提高建筑使用率的作用。"

而存量物业改造中存在地区标准不同,产权、建筑形态各异的难题,王秀玲表示,随着产业的推进,各地部门也积极参与标准化协调,推进养老产业向更成熟的方向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