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咋了",简单三个字,伤害性却惊人。
它带着三分轻蔑、三分挑衅和四分漫不经心,不仅能够精准拦截几乎所有的交流,还成为了试卷上的万能答案。
遇到不允许空着的大题,只写"解"字太窝囊,写"略"字又太敷衍,"那咋了"既凑了字数,又表明了态度,将它奉为所有试题的答案,再好不过。

为了让语气更完整,他们偶尔会在问号的后面进行补充,"那咋了?受着呗。"

图源:@沙琦玛
面对问句,除了回敬一句"那咋了",将问号抛回去,还可以直接给出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因为我善"。


"那咋了",简单三个字,伤害性却惊人。
它带着三分轻蔑、三分挑衅和四分漫不经心,不仅能够精准拦截几乎所有的交流,还成为了试卷上的万能答案。
遇到不允许空着的大题,只写"解"字太窝囊,写"略"字又太敷衍,"那咋了"既凑了字数,又表明了态度,将它奉为所有试题的答案,再好不过。

为了让语气更完整,他们偶尔会在问号的后面进行补充,"那咋了?受着呗。"

图源:@沙琦玛
面对问句,除了回敬一句"那咋了",将问号抛回去,还可以直接给出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因为我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