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总结来看,徐庶为了前程背弃刘备,绝对是一个反叛之贼。
但是在三国演义之中,徐庶却被塑造成大好人,甚至还在徐庶离开之时,介绍了诸葛亮,引得刘备三兄弟三顾茅庐。
第三位,法正
法正,字孝直,原为刘璋帐下谋士。只不过法正在和刘备会面之后,便决定帮助刘备进占益州,并且在私下和张松一起,谋划将刘备奉为成都之主。在刘备围攻刘璋之时,法正建议刘璋投降。
作为刘璋的谋士,法正不仅没有起到好的带头作用,想办法打退刘备,而是劝说主公投降敌人,并且在此之前已经和刘备有所联系,试问像法正这样的人,算得上是一个好员工吗?
答案是否定的,而在三国演义之中却将法正之举描写成,识时务的英雄。
第四位,潘濬
潘濬字承明,乃是蜀国大司马蒋琬的表弟,然而潘濬也不是一个明智之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潘濬乃是孙吴背刺关羽,从而丢掉荆州的罪魁祸首。
为何如此说呢?原因非常简单,在史料《三国志》之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先主入蜀,以潘濬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与关羽不睦。
从潘濬的职位来看,绝对算得上是荆州得力干将之职,然而和主将关羽不和,意味着什么?很简单,在私下肯定会想办法让关羽吃苦头。
因此,在襄樊之战时,潘濬也就借着孙吴兵马,直接倒戈。
而在史料《江表传》之中还有这样一个记载:孙权使亲近以手巾拭其面,潘濬起下地拜谢。即以为治中,荆州诸军事皆以谘之。
从孙权的表现来看,潘濬恐怕早就有倒戈之意。然而在三国演义之中,却将关羽丢荆州的最大关键问题,抛给了刘备的小舅子也就是麋芳,还有就是傅士仁身上。
如此一来,世人便完全忽略了潘濬的存在。
第五位,马超
马超,字孟起,乃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不错,这正是马超在入蜀之后的称号。然而马超其实也是遗臭万年之人,为何如此说呢?
非常简单,马超之父包括马休,马铁,以及马超的三族家人,均是因为马超反了曹操,最终才遭到了曹操的灭杀。
而在三国演义之中,乃是由于曹操斩杀了马腾等人,马超才集结西凉兵马对付曹操。
而当马超效力于张鲁之时,便有人如此评价马超,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的确,马超在历史之上,确实是抛妻弃子,甚至不顾三族家人的安危。
然而在三国演义之中,马超不但成为刘备入蜀的第一功臣,同时又力挺刘备称王,完全将马超不光彩的事迹给抹除。
第六位,吕蒙
吕蒙,字子明,提到吕蒙相信不少看官朋友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吴下阿蒙",还有一个词语叫"孙权劝学"。不错,这正是说的吕蒙,此前吕蒙大字不识几个,然而在经过后面的学习之后,不但可以带兵作战,而且也知道古人之谋。
而在关羽北伐之时,吕蒙作为孙吴的大都督,不讲武德,在背后偷袭荆州。
虽然最终取得成功,但是在原则上来说,吕蒙他这是大大的不讲道义的。要知道,当时孙刘联盟正处于有效期,吕蒙如此行事,对于吕蒙个人来说,算是偷袭,不顾道义。
而对于孙权来说,吕蒙他这是让主公背上袭击盟友的骂名。
只不过在三国演义之中,似乎对吕蒙袭取荆州这件事之上,并没有过多的描写,更没有对吕蒙进行批判,这无异于是在支持吕蒙的行动。
而综合来看,吕蒙,法正,徐庶,包括马超等六人均是属于遗臭万年之辈,只不过被三国演义所洗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