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混战开始!越南偷建21座人工岛,中方要逮四条大鱼

2025-11-07 17:18  头条

11月2日,美国防部长访问河内,安全及军备合作明显加快。一端是会谈室外灯光明亮,一端是南海上风浪还未平息。主要话题为装备升级:双方讨论了向越南出口C130"大力神"运输机的可行性。对于越南来说,这是急需的"补短板"之物。主力运输机还是苏制的安26,最大载重5.5吨,满载航程1100公里,拉物资、投送部队、救灾保障都很受限;C130载重20吨,航程3800公里,可以飞得更远、带得更多,对越南的空运覆盖和应急处突能力是质的提高。

这仅是"一条线"。另一条线已经在推进中:美国已经给越南海警送去了三艘大型巡逻艇,也把越南订购的十二架T6教练机中三架送到了越南。三艘"白船"并不轻便,满载排水量约为3200吨,续航能力达到1.4万公里以上,从金兰湾出发,在南海进行长时间的巡逻,可以连续几天不间断地工作。依靠更先进的雷达以及更长的续航能力,它们一下子把越南原有的海上监控范围扩大了两倍以上。设想航迹从中部海岸线开始一直延伸出去,覆盖范围和存在感也相应地增大。

为什么美国会加快步伐呢?算盘不怎么复杂,但是直击要害。

第一是拉拢。越南位于太平洋-印度洋海上要道上,美国在"印太"地区布设网络,越南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拉上一把越南军力,再和菲律宾南北呼应,南海及周边航道就有人盯着了,美国也就能够推动一张更加顺从的地区安全网。

第二是制衡。南海一盘棋,越南也是声索者之一。把越南的海上监控、空中训练提上去,打造"前沿哨所",可以使其在前头顶住压力。之前菲律宾已经接近了,如果越南也被"说服",那么菲越两国同时行动,区域局势紧张,美国自身的军事存在就可以被包装成"必需"。

第三就是生意和绑定。2016年美国解除对越武器禁运之后,越南装备陈旧、急需更新换代被看作是新的市场。卖装备可以赚钱,卖体系可以绑定关系,在给越南补课的同时,顺便削弱了越南和中俄之间的防务联系。

配合政策的推行,舆论也开始了活跃。美国媒体集中渲染越南近四年来在南海新建了21个无人岛,其目的就是挑战中国对重要航道的控制。目的是把楔子打进中越之间。从事实的角度看,越南已经加大了力度。21个岛屿不是小数目,发出的信号很明确:加强南海军事存在,巩固主权主张。人工岛做大、设施做强,驻扎和作战能力也随之提升;对于已经控制的岛礁和海域,越南希望实现更加"实控",增加巡逻频率,延长轮换时间,更多地将装备部署到岛上,用"存在"来支撑"叙事"。

南海本来就不平坦,美国一搅动,波纹向外扩散。与美国防长访问越南同一天,菲律宾和加拿大在马尼拉签署了《访问部队地位协定》,为加拿大军队赴菲进行演习提供了法律依据。之前菲律宾已经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签了类似的协议;英国为了刷存在,前一周还以补给船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在南海附近露面。算上在美国拉帮结派下,围着南海发声、巡航、演训的,最少也有八个国,目的就是牵制我在中国南海的战略回旋。中方明确表示:搞集团政治、玩阵营对抗的冷战思维解决不了问题,也吓不倒中国。

再看越南自己,这条路气势上扬,但成本很重。人工岛的建造、保养和供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海上天气多变,补给线变长,舰船需要更长的续航力和更强的维修能力。C130虽然可以飞得远,但是维护、零配件、专业保障必须跟得上;军备体系一旦深度依赖,美式标准说变就变,越南后期的选择空间就会被压缩。今天是教练机,明天是运输机,后天就可能变成训练、通信、指挥、后勤等所有环节的配套,战略独立被一点点掏空,成为许多小国无法避免的"后遗症"。

越南也有盘算:用"实控"撑"声索",用"存在"占"叙事"。雷达在扫、白船在跑、机组在训,外界就会把它看作是"参与者""掌控者",这对国内的政治和外交博弈都有加分。但是牌桌上的人也不止一个,桌下的脚踢得更厉害;热度越高,误判就越多,摩擦也越频繁,受伤的往往是近海的人,而不是远在太平洋另一边的人。

从美国的角度来讲,还需要一个可以复制的"样本"。在菲律宾试水成功之后,就想在越南复制:先是海警巡逻艇,然后是教练机,接着是运输机,之后又叠加了训练体系、情报共享和后勤补给,层层加码,制造出"战略粘性"。一旦被抓到就很难脱身了。

南海是生计和贸易之海。油气勘探、渔船出海、航运通道、进出口货流,环环相扣,关系到亿万人民的饭碗。人工岛、巡逻艇、运输机热闹的背后,更需要的是冷静和沟通:不是把舰船推得更近,而是把沟通摆到台面上;不是用"阵营"划线,而是用"规则"兜底,给彼此留出回旋和止损的空间。

第一个信号是越南通过21个岛屿来争取在南海的存在、试探空间、拓展范围;第二个信号是美国加快武装和体系输出,目的是把越南绑在自己的战略链条上,配合围堵、制造前哨压力。两股力量叠加在一起,南海的张力只会越来越高。

接下来,补给、执法和航行等环节出现更多的"相遇"以及新的摩擦点也是有可能的。风险在不断累积,而误判也在越演越烈。越早设置好止损线,就越不容易把海浪推成浪头。

越南应该弄清楚的是"存在感"和"代价"哪个更重要;美国应该认识到的是"阵营对抗"在该区域肯定不会成功;地区国家更应该把手伸向谈判桌,而不是扳机和油门。至于这场"加速"加上越南人工岛之后到底会给局势带来怎样的变化,让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