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九月十九,再忙也要记得:1不看,2不扫,3不吃,4不做,顺利入冬

2025-11-08 10:37  头条

"九月十九双重阳,立冬登高福绵长"。当立冬节气与农历九月十九相遇,便迎来了今年入冬后的第一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在民间被称为"大重阳",恰与观音菩萨出家日重合,形成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节令。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今年立冬后的首日恰逢农历九月十九,这个双九重叠的日子在民间素有"大重阳"之称。古人将数字"九"视为阳数之极,两个"九"相遇,寓意着阳气充盈、福泽深厚。

这一日,既是传统中的登高祈福、敬老孝亲之日,也是清扫除尘、辞旧迎新的重要节点。民间认为,此时做好养生调理,能为整个冬季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现代研究也证实,季节转换时科学调节饮食起居,确实能有效增强免疫力,预防季节性疾病。

"立冬补冬,补嘴空"。这句流传千年的农谚,道出了立冬时节的养生要义。古人观察到,冬季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人体也应顺应自然,通过饮食调养来储备能量。

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冬季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摄入,确实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而传统习俗中推荐的豆腐、面条等食物,不仅寓意吉祥,更符合冬季养生需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句古老谚语揭示了冬季养生的核心原则。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冬季人体新陈代谢确实会相对减慢,此时注意保暖、减少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符合人体生理规律。

今天九月十九,再忙也要记得:1不看,2不扫,3不吃,4不做,顺利入冬

1不看:不看不吉之事

在观音菩萨出家日,避免观看不吉之事‌:如争吵、血腥场景等,以保持内心清净。

2不扫:不大扫除

"立冬扫房,财走人慌"的俗语代代相传。古人认为这天扫除会赶走家中积聚的福气。其实,让家居保持原有的状态,既是对温暖港湾的守护,也是对积累了一年的家运的珍视。

3不吃:不吃冷东西

"不吃",专指不吃那些生冷寒凉的东西。夏天井水里镇个黄瓜西红柿,吃着是痛快。可到了立冬,再这么干,那就是给自个儿的肠胃增负了。

您伺候过庄稼就知道,天寒地冻的,您能给刚出苗的麦子浇凉水吗?一瓢下去,苗准蔫儿!咱的脾胃,就是身子里的"苗",得用温汤热水去滋养。

早起,喝一杯温开水,让身体热乎一点。

现如今天冷了,咱从外面回到家,千万别图省事,啃个凉馍馍,喝口隔夜凉水。灶膛里扒拉出点火星,热上一碗粥,烩上一锅白菜粉条,吃下去,从喉咙一直暖到肚脐眼,那才叫一个舒坦!老话咋说的?"立冬吃凉肠,开春找药方"。咱可不能干这傻事儿。

4不做:

1.不与人争执

冬季在中医理论中对应肾脏,而恐惧、愤怒等情绪会损伤肾气。现代研究也证实,冬季确实是抑郁症高发期,保持情绪平稳至关重要。

2.不晨起洗头

传统认为晨起洗头会损耗阳气。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冬季早晨温度较低,头部潮湿易导致血管收缩,引发头痛。建议选择午后或晚上洗头,并立即吹干。

3. 不登山

"立冬登高虽好,切莫逞强追高"。登山虽是立冬传统活动,但冬季肌肉弹性降低,突发性运动易导致损伤。运动专家建议,冬季运动应充分热身,循序渐进。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传承着千年的民俗,更是在实践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当现代科学为传统习俗提供新的注解,我们才发现,祖先的经验中蕴含着如此深厚的养生智慧。

4. 不晚归

此时昼短夜长,天黑后气温骤降。气象数据显示,11月7日前后全国平均昼夜温差达10℃以上(见百度天气分析),晚归易受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