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志峰 编辑/周远方)
截至2025年2月,A股家电板块中已有4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结合行业数据与政策动向,中国家电行业在2024年呈现出"内外销双轮驱动、产品结构加速升级、政策红利释放"的鲜明特征,同时也面临内需信心不足、竞争加剧等挑战。
整体来看,在政策驱动与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行业营收与利润呈现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10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突破万亿元大关,超过2017年9454亿元峰值,创历史新高。
企业间业绩分化显著,头部企业稳步扩张,部分中小企业也靠着新型品类销售增加或加速开拓海外新市场利润翻倍,多数尾部企业则深陷亏损泥潭,"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折射出行业转型期的深层矛盾。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 制表/观察者网
强者恒强
单从业绩预告数据来看,40家A股家电上市公司中,去年全年业绩预计保持盈利的共25家,其余公司出现亏损。
其中,大家电龙头品牌即便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在稳步提升,表现出"强者恒强"态势。
海信视像凭借全球化布局、高端产品矩阵以及数字化转型战略,品牌力及营销规模持续提升,预计营收达520-600亿元,同比增长-3.0%~+11.9%,归母净利润20-23亿元,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TCL科技披露的业绩预告也显示,在光伏板块子公司TCL中环全年影响归属于本公司股东净利润巨亏25亿元的前提下,仍能维持1744亿元营收,与上年持平,全集团盈利超过22亿元。其中,半导体显示业务受益于供给端均衡产销及国内促消费活动影响,整体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净利润超60亿元。
其他头部家电品牌如美的、海尔、格力等,虽未直接披露业绩预告,但从企业高端近期发言或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也不难推测,企业全年业绩大都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如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不久前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透露,凭借完善的终端布局和海外OBM战略,净利润增速领先行业,公司2024年的营收突破了40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梁海山也在工作总结会议上宣布,通过高端化与全品类生态布局,企业去年创造了创业40年来最好的业绩:全球收入4016亿元,增长8%;全球利润总额302亿元,增长13%,走出了一条持续稳健向上的增长曲线。
弱者求变
与这些头部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价格战与同质化竞争加剧背景下,尾部品牌或多数小家电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40家A股上市公司中27家净利润不足1亿元,占总数字的67.5%,其中大部分业绩在2024年出现断崖式下滑,甚至大幅亏损。
如冰箱冷柜中小制造商澳柯玛与康盛股份,前者业绩大降导致由盈转亏,后者则亏损幅度同比扩大超720%,行业尾部生存压力可见一斑。
另一个形成典型对比的是显示领域,与TCL和海信同属于智能电视行业的创维数字和深康佳A,业绩表现却截然相反。
创维数字公告称,受市场竞争环境影响,2024年扣非后净利润仅1.65亿元-2.45亿元,同比大幅缩水56%-70%。
深康佳A同样表示,受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持续波动以及刚性费用压降空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彩电业务持续承压,仍处于亏损状态。公司预计,去年全年营收100亿元-120亿元,同比下降26.5%-29.5%,扣非后净利润约26亿元-29亿元,与上年持平,也是40家A股家电上市公司中,亏损额度最高的企业。
需要指出的是,巨变中同样蕴含巨大的机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消费环境变化及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多数家电企业并非一味躺平摆烂,而是积极变革以期抓住新的市场机遇。
如深康佳A,2024年一方面主动退出非主业和对主业赋能不强且持续亏损的业务,另一方面加速推进半导体业务产业化进程,在MLED(Micro LED及Mini LED)产业化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并在MiniLED显示产品销售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只是由于本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
再如同样作为中小品牌的洗衣机制造商惠而浦,2024年通过供应链优化与成本控制,营收同比激增122%,净利润增长56%,成为中小规模企业中的"黑马"。
同时,亦有少量新兴品类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如欧圣电器表现亮眼,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40%,主要因为海外储能设备需求激增;天银机电受益于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净利润同比最高增长189.33%。
政策风口与出海机遇
事实上,在行业人士看来,2024年家电消费的整体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带来的强力拉升,特别是补贴力度最大的冰箱、电视、空调等强安装品类,导致"抢到补贴名额"的头部品牌几乎都迎来一波发展。
不过在补贴范围之外,总体而言内需信心不足的大背景下,家电领域特别是厨卫家电、个护小家电等领域,整体仍难以避免出现下滑态势,部分细分领域上市公司业绩惨遭"团灭",这也是今年以来不少声音呼吁"加大补贴范围"的直接原因。
如前几年爆火的集成灶行业,主营该品类的4家提前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均"急转直下"。
数据显示,号称全网集成灶销量第一的火星人,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仅1000-1500万元,下降93.93%-95.96%,扣除非经常性业务后的净利润更是呈现亏损状态;浙江美大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盈利1.06-1.2亿元,下降74.15%-77.17%;亿田智能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2300-3300万元,下降81.57%至87.15%;帅丰电器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300-7900万元,下降58.35%至72.06%。
上述4家公司在公告中给出的原因颇为相似:集成灶行业市场需求整体放缓、消费降级及整体偏谨慎,向其它厨电品类的转型、扩张进展缓慢,导致公司营收及利润双双下滑。
对此,有行业资深人士向观察者网分析称,这本质上是相关企业未能提前布局、洞悉市场规律导致的,也是很多新兴领域的企业通病:只知道趁市场行情好,一味地投机赚钱,抢占市场,不知道提前转型变革,扩充品类及提升品牌力,最终只能在寒冬中过苦日子。
不止新兴领域,部分传统个护小家电领域同样如此。如国内剃须刀龙头品牌飞科电器,近年来无论市占率、研发力度、创新/推新频率都处于稳步提升态势,但总体经营业绩仍难逃"腰斩"。
根据公告,企业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4.64亿元,同比下降约54.45%;扣非净利预计3.65亿元,同比下降58.81%。
对此,公司解释称"处于双品牌结构战略调整的市场衔接过渡期以及消费环境变化影响,导致公司经营承压较大。"同时,报告期内收到的政府补助相比去年有较大金额减少。
事实上,这样的业绩表现也在飞科预料之内,且早有应对。2024年以来除了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之外,企业也在积极推动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产品,以谋求更多成长可能。
同时,凭借核心技术积极布局海外,寻求海外新机遇,也是包括飞科电器在内的所有家电企业不二之选,强如海信、海尔、美的、TCL等头部品牌,几乎绝大部分业务增长均来自海外市场。
在行业人士看来,2024年的中国家电行业,既是政策红利释放的"高光之年",也是市场洗牌的"阵痛之年"。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品牌与全球化优势持续领跑,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尾部企业正加速出清。这一分化趋势或将重塑行业格局,推动中国家电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