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究还是"醒悟"了,就在其将美国国防部改名为他心心念念的"战争部"当天,他的另一条推文声称:我们已经将俄罗斯、印度推向中国一边,并且在形容上使用极具扭曲性质的词语。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政府要正式将中国列为"对手"?今日之形势,证明在过去多半年间,特朗普真的走错一步棋?
美国"战争部"这一称谓并不陌生,是杜鲁门时期之前,美国军事机构的总称。这种极具侵略性的改变,在特朗普眼中却释放着难得的积极意义,他表示:这传递胜利讯息,真正传递力量!
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在频率上有所减缓,但却一次比一次危险,先是对伊朗地下核设施进行毁灭性打击,紧接着又调集重兵打算对委内瑞拉开战。在特朗普眼中,军事行动的首要目的,并非是为维护霸权根基、彰显铁腕手段,而是很务实的为实现某种政治利益的快速捷径。
因此,美军在近几次行动中,往往是抡完三板斧就停,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就跑。
与以往相同的是,美军挑选下手的主要对象,仍然是以基本不具备还手之力的小国家为主,至于眼下真打算将中国视为"对手"?恐怕"战争部"没这个底气,尤其是在九三阅兵之后。
在特朗普政府的主导下,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仍然是充满严峻考验的,斗争远比合作性质要多得多。
按理而言,特朗普不可能不明白要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道理,可他想要的太多,时间又太急,操盘时的性格又过于随性而为,于是搞砸了部分重要关系。
坦诚而言,若不是欧洲基本上没有战略自主可言,在各领域都不掌握话语权,那么印度在这一问题上就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权,也体现出一个国家拥有真正自主决断时的重要性。
在基础50%关税的高压之下,印度财政部长再次正式拒绝了停止购买俄石油的建议。在此之前,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参加上合峰会,并在天津共同宣言上签字,而该宣言不仅重申各国对抵制单边保护主义的原则立场,更指名道姓的谴责美以轰炸伊朗核设施的行为。
这种公开站在对立面的行为,换做以往的美印关系而言,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另一方面,特朗普从心里还是想要美俄关系回暖,但碍于现实利益与价值观问题,前提一定是实现停火,于是有了客观条件并不成熟的阿拉斯加会晤。
不过,对比美俄之间尚未落地的共识,中俄倒是落地了不少实质性协议签署,也至少在能源问题上,美国想当中间商赚中俄之间差价的如意算盘,短期内是实现不了了。
现在中俄印还是在不断巩固各自的双边关系,合作也是更多集中在上合、金砖等框架内,并未实现真正的三边机制。因此,民主党和媒体纷纷开启口诛笔伐模式,倒是特朗普能大方承认将俄印越推越远这件事,令人有些意外。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的叙事结构中,特朗普将俄罗斯视为可拉拢的对象,反而将中国完全当作对立面。这种极其危险的信号,暴露了白宫团队已经将中俄等国排列好优先等级。那么不管是在地缘政治上,还是在未来到期的关税期后,中美都有大打出手的可能性,对于这点,真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