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口出狂言,可以饿死,但不能跟中国做生意?

2025-04-18 09:20  头条

威胁完巴拿马与中国的合作,特朗普政府又盯上了阿根廷。据观察者网报道,特朗普任命的拉美特使克拉弗-卡罗内在4月3日的一场活动上,将中阿货币互换协议污蔑为"中国的敲诈工具",声称协议让中国获得了对阿根廷的"勒索能力"。

其实这种论调并不新鲜,因为美国始终试图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推动的互利合作,描绘成单方面的掠夺。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中阿货币互换协议已续签多次,阿根廷央行通过兑换人民币获得美元流动性,用于偿还外债、稳定汇率。2024年阿根廷遭遇外汇储备枯竭时,正是中国延长协议才让阿根廷经济免于崩盘。反观美国,除了附加政治条件的贷款,还给阿根廷加征了10%的关税,甚至傲慢地嘲讽阿根廷官员"只会要钱"。

美国真正的目的,是通过IMF贷款问题施压阿根廷在中美之间站队,削弱中国与拉美的合作往来。卡罗内直言不讳的表示,如果美方允许中阿协议延长,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种逻辑背后,是美国将拉美视为"后院"的殖民思维。

近年来,中国与阿根廷在核电站建设、军事装备等领域合作加深,美国早已如坐针毡,甚至警告阿根廷"不要进口中国战机"。如今借着IMF贷款施压,不过是试图用金融霸权继续威逼阿根廷。

对于深陷债务危机的阿根廷而言,中阿货币互换协议是维系经济生命线的关键。不仅能直接用于偿还IMF等机构的到期债务,还能通过注入市场信心遏制比索贬值。若按美国要求终止协议,阿根廷将失去最重要的短期流动性资金来源,而IMF贷款即便获批,首期资金可能只有80亿美元,且附带政治条件,可能进一步加剧社会动荡。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要求阿根廷"疏远中国",一边却无法提供替代方案。IMF贷款本质是"借新还旧",只会让阿根廷公共债务占比飙升,而中阿协议不仅不会增加阿根廷的债务负担,反而能缓解偿债压力。两相比较,谁在制造"陷阱"一目了然。

另外,阿根廷总统米莱的立场转变,恰恰印证了中阿合作不可替代的现实。竞选期间,米莱曾发表过诸多不当的涉华言论,例如扬言要"脱钩断链"。但2023年上台后,他迅速转向务实,不仅感谢中国延长货币互换协议,还公开承诺将加强中阿合作。这种转变的背后,是阿根廷经济对华依赖的深层逻辑:中国不仅是最大债权国之一,还是大豆、牛肉等关键出口产品的买家。若阿根廷彻底倒向美国,将失去第二大贸易伙伴,而美国连关税豁免都不愿给。

尽管米莱与特朗普私交甚密,曾被称为"阿根廷版特朗普"。但面对国内经济困境,他不得不权衡"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近期米莱政府派经济部长赴美游说,却遭美方冷遇,连IMF贷款都未获明确承诺。相比之下,中国从未将合作与政治条件捆绑。这种反差让阿根廷舆论清醒认识到:美国的"支持"充满算计,而中国的合作至少提供了喘息空间,是实打实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