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波罗热俄军出动装甲集群冲锋,美国务卿称或将放弃乌克兰和谈!

2025-04-19 16:13  头条

2025年4月16日,俄罗斯军队在扎波罗热州西部展开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军事行动。据可靠消息,俄军在奥里希夫南部和西南部地区进行了一次大约营规模的大规模机械化突击,这标志着俄军作战方式出现了值得关注的转折点。

乌克兰军方声称成功击退了这次突击,声称摧毁了全部3辆俄军坦克和29辆装甲车,并造成约140名俄军士兵伤亡。乌克兰南部防御部队发言人弗拉迪斯拉夫·沃洛申上校指出,俄军在4月13日也曾进行类似突击,而且他们花费了数月时间为这些行动做准备。

这次机械化突击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它代表了俄军战术的明显转变。自2023年以来,俄罗斯部队通常避免在宽阔战线上进行机械化突击。他们更倾向于在较窄且限定区域内进行单一正面突击,集中兵力在特定区域突破乌克兰防线,或利用迂回动作包抄乌克兰阵地。而这次在40公里宽前线上的广泛突击打破了这一惯例,展现出战术思维的转变。

分析认为,俄军此次机械化突击可能有多重目的。它或许是一次侦察测试,试图探测乌克兰防御体系的弱点,评估乌军反应能力,为未来可能的更大规模攻势做准备。同时,第58联合军可能也在测试新战术,尝试不同的进攻方式,以打破当前战线的相对僵局。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俄罗斯在战争中已损失大量装甲车辆,苏联时代的装甲车库存正在减少,加上有限的生产和修理能力,投入一个营规模的装甲车辆进行如此广泛的机械化突击而收益有限的决定相当罕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此次行动的重要性。

这次突击并非孤立事件。近期观察显示,俄军正在整个前线上增加装甲车辆的使用频率。例如,乌克兰国民警卫队指挥官奥列克桑德尔·皮夫年科准将报告称,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击退了一次加强连规模的机械化突击,摧毁了21辆装甲战车。这种战术变化可能与天气条件改变有关--乌克兰的泥泞季节(rasputitsa)已经结束,地形变硬有利于装甲车辆行动。此外,克里姆林宫坚持要求乌克兰割让领土的政治立场也可能影响了前线的军事行动。

未来,这次大规模机械化突击可能预示着俄军作战方式的转变,或是对未来更大规模行动的试探。如果俄军继续采用这种战术,可能表明他们正在适应战场变化,尝试以新方式打破当前的战线僵局。

随着俄乌冲突持续,扎波罗热这一战略要地的军事态势变化值得持续关注。俄军战术的这一转变,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反映了这场冲突在进入第三年后仍在不断演变的特点,双方都在不断调整战术以寻求战场优势。

根据美联社的报道,4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表示,希望俄乌两国能够达成和平协议,但如果其中一方出于某些原因"使停火变得艰难",谈判在短期内无法取得明确进展,美国可能会"不管了"。

此外,4月17日,在法国首都巴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乌克兰、法国、英国、德国官员就乌克兰问题进行磋商。18日,他离开法国前在机场表示,如果短期内看不到俄罗斯和乌克兰达成一致的信号,美方不会继续撮合。

鲁比奥强调说:"如果可行,我们就参与;如果不可行,我们还有其他需要关注的重点。"

去年大选期间,特朗普多次表示,如果当选总统,即使不用入主白宫,也有能力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如今,他正式上任也3个月了,却依旧没有促成俄乌两国停火。

难道,特朗普是怂了?意识到俄乌谈判实在是太艰难,所以只能放弃了么?

不会退出

我觉得,美国肯定是不会退出俄乌和谈的。为了这场地缘冲突,美国在乌克兰经营了非常多年的时间,耗费了非常多的心血,也收获了非常多的地缘利益,怎么可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一方面,在潜在的利益瓜分中,包括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和欧洲。可以预见的是,美国能够在谈判中获得相当大的一块蛋糕,不一定比俄罗斯少。有人开玩笑说,矿产资源属于美国,土地划给俄罗斯,荣耀归于乌克兰。这话听起来确实搞笑,但极有可能就是最终的结果。

另一方面,如果美国退出,真的不管乌克兰。那么,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将直接减少一大半。虽然,有些欧洲国家仍然嘴硬,表示坚决继续支持乌克兰。但我觉得,只要美国退出,欧洲肯定就无力支持了。

因为,这几年,欧洲国家的经济状况普遍不好,尤其是德国、法国、英国这几个对乌援助的主要国家。他们的财政是比较吃紧的,再加上国内极右翼势力的崛起,继续援乌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一旦失去所有的外国军事援助,俄罗斯就有可能占领乌克兰全境。这对美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也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产地,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因此,美国是不会退出俄乌和谈的,不会把乌克兰的利益全部让给俄罗斯。

卖国条约

对于美国来说,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谈了快2个月的美乌矿产协议。特朗普想要通过协议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手中获得3000亿美元,甚至是5000亿美元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过提供给乌克兰的1700亿美元军事援助,还不愿意在协议中保障乌克兰的安全。

对于乌克兰来说,这是完完全全的卖国条约,与割让领土给俄罗斯一样,都是奇耻大辱。如果签了,乌克兰未来好几代的子孙,都将背负协议带来的经济压力。

覆言注意到,在18日的讲话中,特朗普与鲁比奥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短期"这个词。也就是说,短期无法取得进展,美国就会退出俄乌和谈。实际上,这就是在恐吓乌克兰,逼迫泽连斯基尽早签署丧权辱国的矿产协议。

过去2个多月的时间里,多次传出消息,乌克兰好像要签这个协议了,但最后还是没签,好像是在"戏耍"特朗普一样。

根据美联社的最新报道,4月17日,乌克兰与美国签署了有关矿产协议的备忘录。特朗普表示,两国会在4月24日正式签署矿产协议。但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又表示,签署日期是在4月26日。

签不签?

显然,对于这份协议,不确定因素还是很多的。但是,留给乌克兰与美国的时间不多了。外界普遍预估,在如今美国暂停援助的情况下,乌克兰的武器储备,大概还能支撑到今年的七八月份。

我个人觉得,乌克兰还是会签的,只要美国能够做出一定的让步。坦白说,特朗普开口就要3000亿美元、5000亿美元,实在是太过分了。

如果,这个金额是在1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之间,乌克兰应该就可以接受了。因为,虽然美国到底援助了乌克兰多少钱,已经是一笔糊涂账,各种各样的数据都有。但是,比较可信的说法,就是1700亿美元。

乌克兰将美国援助的钱还回去,从面子上说,稍微通过媒体粉饰一下,就不至于被说成是卖国条约了。

至于乌克兰急切想要的安全保证,美国是肯定不会给的。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即使这次俄乌冲突结束,乌克兰也依旧是美国与俄罗斯地缘对抗的最前沿。未来数年、十几年,谁都很难保证,乌克兰不会再次沦为战场。

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美国是不愿意直接与俄罗斯发生军事冲突的。毕竟,双方都拥有核武器,不是闹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