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客放心不下:要堵“中国漏洞”,拉上日本荷兰

2025-11-21 09: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柳白】美国政客在芯片领域对华故技重施,企图以霸凌围堵筑起科技小院高墙。

当地时间11月20日,多名美国议员和专家在一场公开听证会上声称,应进一步收紧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管控,增加相关稽查人员、堵住贸易漏洞等,同时需联合荷兰、日本等盟友,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进程及规避管制的行为。这些人担心,暂停对华管制一年可能会让中方获得充足时间寻求对策,提升本土芯片产业实力,最终撼动美国科技领先地位。

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报道,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召开的这场公开听证会以"出口管制的漏洞:芯片制造设备及其零部件"为主题,主张对中国采取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例如,赋予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封堵贸易漏洞的权力,同时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龙头企业及其美国子公司列为管制目标。

根据此前中美达成的协议,美方同意将相关出口管制措施暂停一年。但在听证会上,美国政客们认为,这样的管制暂缓协议会让中方获得充足时间寻找规避管制的办法。最终,中方可能会在高端芯片和人工智能这两个美中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撼动美国的领先地位。

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众议员西德尼·卡姆拉格-多夫提及前一日英伟达向沙特阿拉伯出售Blackwell系列芯片的消息时,指责特朗普政府"竟将出口管制措施当作可用来谈判妥协的筹码"。

"暂缓实施'50%穿透制裁'会让中国相关主体获得一年时间研究规避管制的对策。"

西德尼·卡姆拉格-多夫

报道称,面对美西方科技围堵,中方正通过提前进口芯片制造设备以及加大本土研发投入等方式稳步推进技术攻关,努力打破美国的管制封锁。

得克萨斯州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尔·麦考尔称:"我认为'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值得纳入立法范畴。而且对于诸多此类技术,采用基于国家维度的管制模式,或许比针对特定实体的管制模式更为合适。"

所谓"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RR),是指若外国制造的商品包含美国技术,或直接采用美国技术生产,美国工业和安全局有权对此类商品实施出口管制的一项机制。

但麦考尔也补充道:"我忧心的是,在高端芯片领域,我们已错失管控良机,损失已然造成。中方正在大力建设高水平的传统芯片产能,以此抵御我们的技术压制。"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国已崛起为全球基础芯片制造中心。2015年,中国芯片月产能为120万片晶圆,到2023年已增至300万片,增幅高达250%。

该委员会敦促,美国国会应强化美国工业和安全局追踪受管制高端芯片最终用途的能力,并推动高端芯片出口管制框架从传统的"销售"模式向"租赁 模式转型。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美国创新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迪恩·鲍尔在听证会上表示,美国既可通过外交途径阻止芯片制造设备流入中国,也可强化"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的执行力度。

"这两种方案都应纳入考量范围,力求在短期内尽可能填补各类管制漏洞。"他说。

美国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凯文·沃尔夫曾担任过BIS出口管理助理部长。他对扩充人员以强化出口管制执行力度的提议表示支持。

他在听证会上证实:"当前,海外芯片出口管制的执行主要依赖外国政府。而美国目前专门负责对华出口管制事务的官员仅有两人。"

沃尔夫同时指出,与盟友开展合作,仍是封堵贸易漏洞的关键所在。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负责中国及新兴技术事务的高级研究员克里斯·麦圭尔帮腔称,应采用更多元的管制手段,对中国实施全面的国家层面管制。

"我们应推行全球许可制度,至少要让更多国家加入这一制度体系。这样才能确保相关国家不会将芯片转口至中国。"

眼下美政客正就"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与中国竞争"展开辩论,而芯片正是这场讨论的核心议题。

不久前,时常操弄反华议题的美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同样在涉华芯片问题上作妖。

该委员会上月发表报告炒作称,中国去年从阿斯麦等美国及其盟友的五家企业采购了价值380亿美元的设备,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呼吁扩大针对半导体制造设备的禁令范围。

今年夏天,特朗普政府允许英伟达和AMD恢复向中国销售部分先进芯片,但遭到两党议员反对。作为交换,这两家芯片商同意将相关销售营收的15%上交美国政府。

中方已多次就美国恶意封锁打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阐明严正立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曾表示,美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工具化,不断加码对华的芯片出口管制,胁迫别国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严重破坏国际贸易规则,损害全球产供链稳定,不利于任何一方。中方对此一贯坚决反对。遏制打压阻挡不了中国的发展,只会增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能力。中方将密切关注有关动向,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希望相关国家坚决抵制胁迫,共同维护公平开放的国际经贸秩序,真正维护自身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