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拉响!地球首个气候临界点已破,珊瑚礁面临“团灭”

2025-10-19 09:13  头条

10月13日,埃克塞特大学联合其他机构发布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全球临界点报告》。这份报告由来自23个国家87个机构的160名科学家共同撰写并发布,报告称世界达到第一个气候临界点。近十亿人口和四分之一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温水珊瑚礁正在大面积死亡,除非全球变暖趋势得到逆转,否则我们所熟悉的大规模珊瑚礁将不复存在。

《全球临界点报告》是干嘛的?简单来说,它是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联合其他机构一起组织的科学研究报告,目的是搞清楚地球和人类社会的那些关键转折点。不仅研究坏的临界点,比如气候变暖到哪种程度冰川会融化、雨林会消失;也研究好的临界点,比如新能源技术普及后,清洁能源可能会快速取代化石燃料。为什么要出这样一份报告?这是因为"临界点"一旦触发,后果可能无法挽回,所以人类必须尽早了解和应对。

最近发布的是第二份《全球临界点报告》,两年前也就是2023年发布的是第一份报告,当时已经提醒过珊瑚礁系统非常接近临界点。

气候临界点其实比较好理解。当地球上的某个系统,比如冰川、雨林、洋流,珊瑚礁等,长期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时,一旦温度升高到某个临界点,它就可能突然发生巨变,不可逆转地变成另一种状态。就算之后气温降下来,也很难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次的全球第一个气候临界点导致的是温水珊瑚礁系统的崩溃。

地球那么多系统,为什么珊瑚礁的临界点会第一个被突破?这是因为珊瑚礁对温度极为敏感,所以一直生活在温度非常稳定的海域,但凡温度有所起伏,就可能导致的"珊瑚白化",也就是共生的藻类离开珊瑚,如果高温持续,珊瑚一直得不到营养,就会大面积死亡。相对于工业化前,目前全球变暖约为1.4°C,而珊瑚礁的临界点中心估计值1.2°C,范围1-1.5°C。说得明白点,全球变暖达到 1.2°C 时,珊瑚礁就处在危险边缘。达到 1.5°C,就几乎会不可避免地崩溃。也就是说,珊瑚礁的彻底崩溃就在眼前。

珊瑚礁必须要挽救吗?我们来看下珊瑚礁到底有什么用。珊瑚礁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虽然占海洋面积不到1%,却养活了约25%的海洋物种。珊瑚礁还有防护作用,可以减弱海浪,保护沿海居民和基础设施,降低损失。这两个月好几起台风来袭,珊瑚礁对沿海居民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除此之外,全球约10亿人直接或间接依赖珊瑚礁,渔民依赖它作为食物和收入来源,旅游业依赖它吸引潜水等带来商业收入。因为这些巨大的价值,挽救珊瑚礁是非常值得的。

不仅如此,珊瑚礁只是第一个,全球气温如果继续上升,接下来很可能导致的是格陵兰和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亚马逊雨林沦为稀树草原,生物多样性丧失;北极冻土层融解释放甲烷,加速全球变暖等。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系统的崩溃会带来一系列的崩溃,最终人类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那该如何挽救?科学家认为全球气温必须降低到只比工业化前高1°C 左右,同时大规模结合二氧化碳去除技术。但很明显,这在现实中操作难度极大,需要全球国家全人类共同合作。但必须强调的是,防止全球继续变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至少可以保护依然存活的珊瑚礁。

我们具体可以做些什么呢?就像上文所说,我们要做的是触发好的临界点,避免坏的临界点被触发。我们每个普通人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计划换车的人可优先考虑电动汽车;上下班、买菜、接送孩子距离如果不是太远,都可以走路、骑车;家庭可以安装太阳能,选择可重复使用的产品而不是一次性产品,植树节可参与植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