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号特朗普还是自信满满,满世界的宣扬印度已经服软,莫迪亲口承诺不再进口俄油,美财长贝森特还趁势施压日本也放弃俄油进口,日本含糊其辞,只说会和七国集团合作,没给明确答复。
可谁能想到,打脸来得如此之快,不到24小时,印度直接否认了这通话的存在,转身却向中国立下"军令状":保证从中国进口的稀土绝不转口至美国!这下轮到美国傻眼了。
回看特朗普当时的表态,他声称莫迪已经做出保证,但需要一点时间才能付之行动,不过很快就能结束。
特朗普把这则消息放出来之后最先"崩溃"的是印度网友,认为印度不会这么做,因为印度需要俄罗斯的折扣石油,而且基于当前俄印关系和美印关系,印度不会在这个时候背刺俄罗斯。
很快印度外交部的回应也证实了印度网友的猜测,16日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贾伊斯瓦尔直接否认了特朗普所说的这通电话的存在,称"不知悉两位领导人昨天有任何对话",再结合前一天印方就表示"进口政策完全以国家利益为导向",基本可以确定印方就是在否认特朗普所说的"不再进口俄油"的承诺。
美印这么一闹把大家都整糊涂了,俄罗斯的石油印度还要不要?到底是谁在掩饰?又是谁在说谎?
还真不好说,两国都有前科。特朗普的嘴的确不可信,他编瞎话也不是第一回了,之前不是还编造过中国主动要求和美谈判通话的假消息,被中方打假了好几次。
印度虽然比特朗普的可信度高一些,但爱搞一些模糊战术,比如在之前的印巴空战中印度为了"面子"一直不放出具体战损的战机数量。
如果从这些外交表态上看不出真假,那就看数据,根据最新贸易统计,印度现在每天进口约175万桶俄罗斯原油,占其总进口的36%左右。
截至16日,就有近6000万桶俄罗斯原油正在运往印度,其中一半直接送到印度信实工业的港口,据估算,10月流向印度的俄罗斯原油日均约为170万桶,比9月高出约6%,很明显,即便美国一直对印度施压,但印方的确没有停止购买俄油,印度炼油厂也没有大规模转向其他来源。
特朗普的算盘其实很明显:借印度施压俄罗斯,削弱俄能源收入,同时拉拢日本等盟友围堵俄经济。但印度偏偏不接招。印媒锐评:西方总爱用"欧洲问题就是世界问题"的逻辑绑架别人,可印度偏偏要反问:"世界的问题,凭什么让印度买单?"这种双重标准,印度早就受够了。
印度打脸美国后,俄罗斯的反应堪称"神助攻"。俄副总理轻描淡写地说:"我们的能源有市场需求,经济上有利,伙伴们会继续合作。"克宫则表示:"我们只看印度的官方声明。"言下之意是,俄罗斯根本不信特朗普的鬼话,只信印度的实际行动。
这种默契,源于俄印贸易的突飞猛进,双边贸易额在冲突后不降反升,俄大使阿利波夫甚至预测,双方的能源合作只会更紧密。
为什么俄罗斯这么淡定?因为印度买俄油不是"施舍",而是双赢。印度炼油厂靠低价俄油赚得盆满钵满,俄罗斯则找到了西方制裁下的"逃生通道"。上半年内,印度每日进口约175万桶俄罗斯原油,虽然占比从40%微降至36%,但总量依然惊人。
俄罗斯的底气还在于,他看透了印度的"平衡术"。印度不可能完全倒向美国,因为它在军事、能源、技术上仍依赖俄罗斯。比如,印军的大部分装备都是俄制武器,突然断供俄油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就在石油风波尚未平息之际,印媒爆料多家印度企业立下"军令状",声明采购的重稀土永磁体只用于国内生产,绝不转卖第三国,目前已经开始提交终端用户证明。
为什么这么郑重其事?因为中国最近加强了稀土出口管控,要求类似"瓦森纳安排"的标准,防止敏感技术外流。
为什么印度愿意向中国低头?因为印度对中国稀土供应链的"绝对依赖"。如果中国断供,印度绿色转型可能停滞。印方自己都承认:"我们不能承受关键领域的断供风险。"所以,印度选择低调磋商,避免触及国际贸易敏感红线。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印度会推翻承诺,背刺中俄吗?我的观点是:短期不会,但长期变数大。为什么?咱们从三个维度拆解--利益、信任和地缘压力。
先说利益。印度现在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每年省下几十亿美元,这钱能投到基建或福利上,政府不敢乱动。稀土更是如此,中国供应链一断,印度电动汽车产业可能停滞,影响经济增长目标。这种经济绑定,让背刺成本太高。
反观美国,能给的主要是政治支持,比如军售或外交背书,但这些东西不稳定,特朗普政府变脸快,印度吃过亏,比如之前特朗普曾公开羞辱印度贸易政策,这让印度长记性了。
再说信任。印度和俄罗斯有几十年交情,军火合作根深蒂固;和中国虽有边境问题,但经济互补性强。如果印度突然背刺,中俄完全可以反制,俄罗斯能断供石油,中国能卡稀土脖子,那印度就惨了。
但地缘压力是变数。美国不会轻易放弃拉拢印度,未来可能加大筹码,比如在科技或投资上合作。如果中美冲突白热化,印度可能被迫站队,毕竟,美国是超级大国,印度不想孤立。但这需要时间,短期内难见效。
综合看,印度背刺中俄的概率不高。他们更可能继续玩平衡,偶尔小动作,但不敢大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