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结构的"堆叠"也在表态,第425独立突击团、68独立猎兵旅等编制的功能特性说明乌方在重点方向集中机动与突击能力,35旅、38旅持续上强度则是地面扛压的骨干。这为非正常的配置,体现了该方向的重要性以及紧急程度。

库皮扬斯克的输气管道虽然已经被炸毁很久了,但是影响仍然存在。战时基础设施就是战术节点:有管道时推进快、补给跟得上;没有管道就只能摆渡,目标暴露、速度慢、风险大。目前清剿的节奏掌握在乌方手中,但是外界看不到具体的日期。
打了这么久的仗,波克罗夫斯克几乎都可以用消耗战、火力战、无人机战、信息战来对应。攻击端用半数航空制导炸弹打一个地方,防守端用精锐部队层层压上、死守要害道路。红军城的玻璃不知碎了多少次了,那里战士的处境很困难,不用多说。
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库皮扬斯克三地如同三个钉子,牢牢地钉在一条线上,只要其中任一地出现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局势;利曼、克拉马托尔斯克、新帕夫利夫卡等地则如同一圈缰绳,紧紧地套在大盘上。目前的"稳定、不变、维持"听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别忘了,"不变"本身是一种选择,守和拖都是在花钱。半个月之后回头看,这样的"没有变化"时期,就是一直为下一次突变积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