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尽管资金紧张,纪念馆的设施却不断升级--
"一开始,纪念馆租赁在一处比较小的地方,上楼没有电梯。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现在纪念馆新馆总展览面积约1400平方米,每个双休日接待参观人数超千人。"
"以前只要有人想来参观,打他的电话联系,他就会到馆充当讲解员,虽然人员依旧不足,但现在多了一位志愿者沈大姐,每逢双休日,可以由志愿者负责接待。"
"收藏空军抗战物件的难度远比一般的收藏要大,一些珍品只在少数藏家手里,为了收集藏品,高建法个人花费近千万,换来了越来越多的馆内藏品……"
孙昌建说,高建法作为一个笕桥人,一直致力于讲好笕桥这片土地发生的故事、让后人铭记杭州空军的历史,"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值得大家一起把他未竟的事业继续做下去。"
受访者提供
儿子将接棒守护父亲心血
"消息很突然,高馆长比我年轻很多,本不该听到如此不好的消息。"听到高建法去世的消息,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丁云川沉默良久,"去年我意外得知他患病的消息,还劝他要保重身体,结果他一直跟我聊的还是纪念馆的事情。"
丁云川和高建法曾经同为2019年第三届"杭州最美文物守望者"暨"红色基因传承者"获奖人,但两人十多年前就认识了,"那时候我听说他一直致力于收集笕桥航校以及航空救国的藏品,敬佩之余,我特意捐赠了一本中国航空协会浙江分会的小册子给他,上面还有张学良等名人的题词。"
纪念馆建成后,丁云川去过好几次,"馆里的部分藏品相当珍贵,其中包括了抗战前后的各种空军的出版物,对个人收藏家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付出,高建法一生做好一件事的精神令人感动。"
他告诉记者,杭州笕桥抗战纪念馆的馆名里涵盖了'抗战'两字,是杭州地区少有的以抗战为主题的纪念馆。但运营一家民营博物馆要承受巨大的生存压力,维持已是不易。在他看来,"发展才是最好的告慰,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