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边谈边打、边和边压"的套路,特朗普并非首次使用。2020年贸易协议签署后,美方很快就翻脸加码制裁,如今故技重施,足见其缺乏基本的外交诚信。更值得警惕的是,美方此次保留301调查权限,本质上是想维持对华"战略威慑",即便协议签署,也能随时以"未履行承诺"为由重启冲突。可美方似乎忘了,经过多轮贸易博弈,中方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对象,手中的反制工具箱同样充足。
中方在稀土、基础半导体、工业制品等领域的优势,是美国短期内难以替代的。稀土作为尖端科技产业的"工业维生素",中方的出口管控直接影响美国半导体、军工等关键领域的生产。而关税战的历史已经证明,美方加征多少关税,中方就敢对等反制,最终受损的还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5月份的三位数关税、前不久的关税"对掏",两次博弈的结果都是美方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休战",足以说明单边施压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面对美方的出尔反尔,中方的回应既理性又坚定。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指出,中美元首达成的共识需要美方切实落实,双方应通过对话压缩问题清单、拉长合作清单。这既是对美方的提醒,也是中方的核心立场:中美作为大国,摩擦在所难免,但解决分歧的唯一正确路径是对话协商,而非单方面施压或预留"后手"。商务部此前也已表态,美方的单边主义措施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利益,中方坚决反对并将采取必要应对。

中美此次会晤达成的共识,确实为双边关系提供了喘息空间,也让全球市场看到了缓和的希望。但格里尔的表态再次警示我们,美方的对华战略始终充满功利性和投机性,所谓"共识"随时可能因政治需求而被抛弃。特朗普政府一边寻求短期合作红利,一边紧握制裁筹码,这种矛盾做法背后,是其既想缓解国内困境,又不愿放弃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野心。
对于中方而言,既不必因美方的"后手"而过度紧张,更不能对其诚信抱有幻想。落实已达成的共识是基础,但同时必须早做准备,筑牢反制防线,针对美方可能的违约行为制定清晰的应对预案。稀土出口管控、关键产业链自主可控、对等关税反制等手段,都应保持常态化威慑。更重要的是,要认清中美经贸领域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此次"休战"只是战略停顿,而非博弈终局。
国际交往的本质是实力对等下的相互尊重,美方想靠"留后手""耍小聪明"占据上风,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方的克制不是软弱,合作的诚意也不等于无底线妥协。如果美方真敢撕毁共识、重启制裁,等待它的必然是中方坚决且有力的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