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儿个山东好些地方正上演着个特奇怪的事儿,玉米收购的价钱,就跟跑马灯似的呼呼往上涨,那些有名的生物制药大工厂,还有本地的淀粉厂、粮贸公司,一天里几十家乱糟糟地调价格,涨涨跌跌的,没几个小时,好多都涨起来了,最多的涨了30块钱每吨,最少的也死咬着5厘不放,这么突然变价,乍一看是不是觉得特别不可思议?
先别着急,价格数字一个劲冒出来,可里头的细节才是关键,寿光巨能、健宝生物直接把价格提到1.22元、1.23元一斤,诸城兴贸、米能生物也紧跟着,差不多一个价儿,但像容海谷物这次涨得更厉害,一下子涨了6厘,调到1.248元一斤,福洋生物连着涨了两轮,最高到了1.235元一斤--同行之间这么一搞,不涨价对手压力就大了,不同企业有不同习惯,同样的玉米,价格也就不一样。
有意思的是,调价格的办法和玉米的水分也有关系,你家玉米要是水分在18及以下,在诸城源发能拿到1.229元一斤,超了点就变成1.219元一斤;祥瑞药业更讲究,水分20%以上就稍微降点价,到了25%,就狠狠往下砍,这么分档不就是想让卖粮的拿出最好的货,有人说定规矩是好,可谁知道水分还和天气有关--下一场雨就得多亏几厘,谁愿意?
说起价格涨跌,就跟项链上的珠子似的,这边山东好多人红着脸涨价,那头河南、河北却没动静,厚源生物9月1号上午直接降到1.16元一斤,金玉锋也不含糊,带票价跌破1.243元一斤;到1号最新的,有企业悄悄调到1.145元一斤,降了5厘也不声不响的。
从整个市场来说,前儿个还大面积快速涨价,今儿个突然就稳住了,大家还在犹豫抢不抢,结果今年刚入秋到月底,河南有些企业又小幅度回落,涨价的热潮到这儿好像按了暂停键,有人就忍不住问,今年玉米这行情,到底谁说了算?
自己看了这么一轮价格调整,数据乱得不行,从1.248元一斤到1.145元一斤,单条价差能有十来厘,水分标准、带不带票、小票还是现金,这些因素让价格起起伏伏,老粮户心里慌慌的,企业特别看重收购的时间点,都盯着主流政策,眼瞅着中秋快到了,可新玉米还没真正出来,大家都忙着抢粮、抢利润,谁都不闲着,鲁洲集团顺便给现金结算加点福利,再塞个普通发票随车--新老玉米掺和在一起,这就是市场真实的博弈。
但是行业里又讲了,涨价肯定是能想到的,不过后面大多变化很多,到底是供应的弹性问题?还是企业提前把库存锁住了?自己人斗一斗,接下来价格会不会像水落下去石头露出来那样变?9月一开始,传统的"玉米价格涨落的热闹事儿"才刚开始,今天只看到有些厂家稳稳地不动,其他家这么会耍小手段,你家的粮食就只能等下一轮风波。
有一点得说明白:看着收款价格使劲涨,实际上就是变着花样让上游市场自己给自己找面子,到底什么时候行情才能再高潮一次?谁又能保证这条线不会突然往下拐?老板一冲动,整个地方一下子全红了,买的时候都看得发呆,今天你觉得价格还能这么搞,下周可能就有人觉得"红得假",最多就像一阵风。
这热闹还没结束,下一波就快来了,等明天早上,谁还能说自家玉米不在市场门口盼着涨价?要是真想问:"涨价到底是一下子就没了,还是在积蓄力量准备爆发?"那指示方向的东西还在变化当中,你押哪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