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还在世,想上1美元纪念币?美国教授:过不了法律这关!

2025-10-05 11:13  头条

美国财政部近日证实,正在考虑发行一枚印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肖像的1美元纪念硬币,以纪念2026年美国建国250周年。这一消息由财政部官员布兰登·比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并附上了硬币设计初稿。正面为特朗普侧面头像,刻有"自由""我们信仰上帝"及"1776-2026"字样;背面则是他紧握拳头、仰望远方的姿态,配以"战斗,战斗,战斗"的口号。该姿势源自2024年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竞选集会遇刺未遂后向支持者致意的画面。

尽管财政部强调最终设计尚未敲定,且因联邦政府"停摆"而暂时搁置,但这一初步构想已引发广泛争议。它不仅挑战了美国货币设计的传统惯例,也触及法律与政治的敏感神经。公众关注的焦点,已从"是否会发行"转向"为何要这么做",以及它将如何影响美国国家象征的中立性。

美国自建国以来,长期遵循一项不成文但被法律强化的原则:流通货币上只印已故人物肖像。这一传统旨在避免将国家货币与在世政治人物绑定,防止个人崇拜或君主制联想。1866年国会通过法案,明确禁止在纸币或硬币上使用在任或在世总统形象。唯一例外是1926年纪念美国独立150周年时,时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出现在50美分纪念币上,但那属于限量发行的纪念币,非日常流通。

此次拟议中的特朗普硬币若成真,将是现代史上又一次突破常规之举。更引人注目的是,其背面设计直接引用政治事件中的标志性姿态和口号,使货币从国家象征转变为政治宣言。这不仅违背了货币应具有的超越党派的公共属性,也可能违反2021年特朗普本人签署的一项联邦法律--该法授权发行建国250周年纪念币,但明确规定"背面不得包含任何人物肖像"。

支持者认为,此举是对特朗普政治遗产的肯定,尤其突显其在遭遇袭击后展现的"坚韧形象"。他们将"战斗"口号视为一种精神象征,代表对逆境的不屈。然而批评者指出,将一次未遂刺杀事件转化为国家纪念符号,不仅过度政治化,还可能助长极端情绪。CNN评论称,这种设计模糊了纪念与宣传的界限,使国家铸币成为特定政治叙事的工具。

法律障碍同样不容忽视。即便财政部拥有铸币权,国会授权法案已设下明确限制。若强行推进,极可能面临司法挑战。此外,美国铸币局历史上虽曾接受公众设计建议,但本次并未开放征集程序,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进一步加剧公众疑虑。相比之下,1976年建国200周年纪念币系列经过广泛公众参与,设计聚焦历史事件与象征图案,保持了政治中立。

这一提议在社交媒体上激起强烈反响。尽管目前尚无主流媒体系统梳理网络迷因,但从相关讨论可见,许多人以讽刺口吻调侃"总统自封神像""活着进钱包"。有人将硬币草图与宗教圣像并列,戏称"特朗普圣币";也有人模仿其姿势制作表情包,配上"Fight, spend, repeat"等文字,暗讽政治商业化。这些反应虽以娱乐形式呈现,实则折射出公众对权力边界的警惕。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枚硬币即便发行,更多是收藏品而非日常使用。但其象征意义远超面值。它关乎一个基本问题:国家货币应代表谁?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认同,还是某位政治人物的个人传奇?一旦开启先例,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在世政客争相"上币"?这种趋势若蔓延,货币的公共信用可能被政治极化侵蚀。

展望未来,该计划能否落地仍存巨大变数。政府"停摆"已延缓进程,而法律与舆论阻力使其前景不明。即便最终设计被修改,这一提案本身已释放出强烈信号:在美国政治日益极化的背景下,国家象征正被重新定义。无论结果如何,它都将成为观察美国民主文化变迁的一个标志性案例。

硬币虽小,却映照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当"战斗"成为货币铭文,我们不得不问:这场战斗,究竟是为了团结,还是为了分裂?